徐正超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当然,大家对于徐正超这个名字,也许并不熟悉,但是对于他的作品来说,可谓“爱之者众矣”!
从央视春晚的小品力作《策划》《火炬手》和《不差钱》,就完全能够看出徐正超讲故事的功底,对于电影来说,他的作品引发狂潮,让业内外都为之侧目。《三枪拍案惊奇》以另类的视角,与张艺谋合作,演绎了一部极具嬉笑怒骂的西部风情的喜剧;《大笑江湖》更是用无厘头的演绎方式,把时下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地解剖和架构,而《伤心童话》和《越来越好》这类剧情片,让观众见识到了这个年轻编剧和导演对于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
在电视剧方面,徐正超的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关东大先生》,乡村爱情系列,大型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这些脍炙人口的影视和舞台作品,都是他操刀执笔,可谓字字珠玑,让观众笑声不断,徐正超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故事大王”。
而2015年7月3日正式上映的《张震讲故事》系列电影作品,把徐正超这种演绎故事的能力,完全迸发出来,多年的积累,在这一系列故事中,用惊悚的演绎方式,讲述了人生无时不在的陷阱、欺诈、惊险和另类人生解读。徐正超在这部系列电影里面,必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讲述的这个故事,成为了他编导生涯中一个最关键的节点,因此特别值得期待。
作为编剧和导演,对于徐正超来说,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讲故事的人没变,节奏没变,只是表现形式变了。
“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或者看到更好的故事,给大家带来快乐,最好能够带来一些对于人生、现实和未来的一些思考,就足够了。”徐正超告诉笔者。这个目标看似容易,做起来却难度很大。世界上的事情大抵如此: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是最难做到极致的,而一旦做到了极致,就会产生巨大的垄断效应。讲出最好的故事,成了徐正超的宿命,无法摆脱。
《张震讲故事》系列电影里面这些精心创作的故事,让徐正超真正感受到了电影带来的冲击。“总体来说,我更喜欢电影的表现形式,能够把我思想里的东西很好地融入到故事里,这比起文字和口述来,效果好很多,更多的人也能接受。”徐正超坦言。相对于小品甚至电视剧而言,这次的惊悚故事,利用电影的形式,就表现出其最大的优势来了。把他和张震两个“最知名的讲故事的人”联合起来,创作出来的故事,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加上李冰冰、任泉等知名影星的加盟,这部电影,成为暑期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之一。
我们今天就走近这个特立独行的故事大师,导演、编剧和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人的世界,看看他是怎么通过故事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的。
一个很会讲故事、且很有故事的人
徐正超,这个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年轻导演,从小就被发现有讲故事的巨大天赋。在小学时候,他就能站在台上即兴表演,完全是那个时代的脱口秀!五分钟意犹未尽,让在场下的广大师生和评委们赞叹不已。在线下,他自然成为同学们最喜欢的人,整天周围围了一堆同学。
然而,在到了初中时期,曾经是最能讲故事的人,却突然变得低调起来,对于抛头露面这种事情,毫无兴致,而是把自己擅长的讲故事的事儿,从“语”转换成了“文”。他开始在各个文学期刊上频频发表各类文学作品,通过杂志报纸这类媒介,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了更多的人,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个会讲故事的年轻人。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徐正超的故事讲得好,写得更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写家子”。写作既是兴趣,又是才能,更是冲动,他本身就是故事。从葫芦岛一直写到辽宁大学,著作等身用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我写东西快,写得也多。当时构思的时候,印象深刻,写过之后,一般就没什么印象了,现在回头看之前的很多作品,几乎就没有印象。”徐正超坦言,能够成功,源于坚持讲故事,“只做一件事,这是自己喜欢的事,一条道走到黑。”所以,对于命运的每一次变化,他都能够坦然接受,因为每次变化,无论是职务名称还是别人给的标签,在徐正超看来,其本质依然是“讲故事”,这正是他喜欢做的工作。
从辽宁大学毕业之后,他因为写作方面的功底,成为一名记者,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故事。这一段经历对于徐正超日后从事编剧和导演工作,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媒体的工作就是接触人,写故事,这些圈子的扩大,让我接触了各方面的人,我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接触了他们的故事,甚至内心。同时我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媒体的几年,正是徐正超作品成长的关键期,他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和观念,审视这个世界,正常或者扭曲,有序或者无序,文明抑或野蛮……他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立的观点,深邃的思想,这一时期,他创作的故事也开始有了很大的思想内涵上的提升。长篇小说《闯荡》正是徐正超思想转型时期的一部力作,了解徐正超的创作轨迹,这部长篇小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飞跃。
“加入专职的影视传媒行业,正是这种积累的一种爆发。”徐正超解释,正是因为这些年不断地积累和成长,他能够加入影视传媒行业,并且顺利转型。徐正超这种华丽的转身,对于仍然奋战在日益颓靡的传媒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教父类的活教材。当很多传媒人士不得不为采访和稿件以及生活而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已经把他的故事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甚至电影,达到了更广阔的传播效果。他讲故事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要讲好故事,先要做好人
徐正超很会讲故事,但是在做人方面,严于律己。他骨子里有文人的傲骨和傲气,不擅长交际,有什么事情喜欢自己琢磨,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这些秉性通过徐正超的故事表现出来,才让作品有了生命力,有了正常的价值取向。
他把故事搬到了春晚,从公鸡下蛋的《策划》到让人一遍又一遍观看而笑声不断的《不差钱》,在嬉笑怒骂中加入淡淡的讽刺,拿捏得非常到位。从中不难看出,徐正超的讲故事的功底,早已炉火纯青,不动声色地在欢笑中给人以思考,对不良社会现实的讽刺已经悄然融入笑声中,这才是故事创作的高手。
然而,《策划》中的公鸡下蛋,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有些人觉得有点天马行空,甚至有些“玄幻”。事实上,在农村待过的人很多都知道,因为饲料或者激素影响的结果,公鸡下蛋这种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且并不是特例。故事基于事实,而把当时流行的疯狂“策划”和“炒作”作为讽刺对象,非常贴切,毫无违和感。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人不理解,不认可,甚至提出异议,这些都是正常的,而一些专家也提出质疑,就让人无法接受了。
徐正超告诉笔者,艺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公鸡下蛋”也出人意料地确有其事,当年徐正超负责一个民生故事的电视栏目,这条奇闻就是当时组里记者采访、拍摄到的。“我真的没有魔幻现实主义。”虽然他喜欢的小说家马尔克斯、杜拉斯都以超现实的作品闻名于世,但是徐正超会在创作时回归现实。“很多超现实的东西其实反映的是现实的。从超现实里找到一个根,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徐正超觉得,大家总把他很多现实的表达当成超现实式的“忽悠”。而作为一个以“诚信”作为根本,把信义作为第一要义的“文人”来说,徐正超对于这样的评论感到很无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没错,而公鸡下蛋的事儿也确有其事,且在全国不止一例。为什么大家对于这种源于生活的创作不认可呢?”他感到苦恼。其实,他越觉得苦恼,他就越在乎,他在乎的是“真实”,是故事的真实性起源问题。“这是一个创作的根本问题。是不是现实和真实的?没有现实的基础,作品没有生命力。”
作品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秉性,一个人的品质,徐正超最在乎的,正是他最弥足珍贵的真诚和真实。
2009年春晚上,小沈阳一句“你不让我唱,我就不给你上菜!”让无数东北人打心眼里大笑,有东北网友评论:“按照东北人的脾性,这样的话完全能说出来。贼真实!”也许生活中真的不能发生和小品中一样夸张的故事,但是一定有一样的细节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出现。抓住了,就赢得了观众的心。《不差钱》毫无悬念地获得“2009我最喜爱春晚节目”语言类一等奖,这就是真实的力量。他说,真实,是作为编剧、作家、导演等职业最基本也最需要具备的素质。
小学时候的那场讲故事的脱口秀,面对着众人讲故事的情景永远不会再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影院,一个个银幕,剧情里的演员演绎着徐正超编剧和导演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观众在观感上,立体感更强烈,也更真实,更好看。徐正超还是讲故事的徐正超,还是那个面对着众人讲故事的少年——那个倔强的讲故事的少年。只不过,如今的故事,换了一种形式而已,换了观众而已。
当然,这部《张震讲故事》不过是徐正超小试牛刀而已,他真正的讲故事的才能,在之后会更好地展现出来。
日前,除了《张震讲故事》等一系列电影作品之外,暑期末,徐正超的另一部力作《男神时代》上映,这部高颜值的爱情轻喜剧电影,专门为年轻人打造,他对都市生活和爱情的理解,深深嵌入作品中,用轻松幽默的笔法,对当下都市生活的群体,进行了入木三分地刻画。
徐正超告诉笔者,今年他要打造“非常接地气”的“喜剧电影三部曲”,目前已经进入了策划期,忙碌的徐正超,以超长的精力以及非凡的才能,辛勤耕耘,用自己的辛勤创作和不懈地努力,践行着新时代下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总要留下些东西,凝聚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给这个时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徐正超意味深长地结束了此次专访。当然,我们期待着他更好的故事,当年那个会讲故事的少年,如今依然奔忙在故事里,创作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文/吉建军、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