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5日电 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正在吉隆坡举行,中国外长王毅将出席。香港《文汇报》5日文章称,近年来,东亚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合作内容丰富,成果亮点多多。与此同时,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临国际金融风险增大,热点问题也引人关注。中方将本着真诚、合作、建设性的态度与会,并提出促进地区合作和发展的建议。
每年7、8月,东亚国家外长聚集一堂,举行中国-东盟(“10+1”)、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EAS)、东盟地区论坛(ARF)等一系列会议,为今年11月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作准备。
中国-东盟(“10+1”)合作是中国参与地区合作的主平台。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13年,习近平倡议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提出了加强中国-东盟关系“2+7”合作框架,得到了东盟方面的积极响应。
明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伙伴关系25周年。中国有着积极发展中国-东盟关系的真诚愿望,愿与有关国家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用法律形式把双边友好关系固定下来,推动“10+1”合作深入发展。
中方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促进区域一体化和互联互通建设。中国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东盟10国全部成为创始意向成员国。中国-东盟正在积极推进自贸区升级版谈判、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大力推进产能合作。
东盟地区论坛增互信
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中日韩是东亚经济三巨头,GDP总量达15万亿美元,占全球20%、东亚的90%,三国和东盟人口共22亿。当前,“10+3”务实合作已经扩展到24个领域。其中,财金、粮食、能源、灾害管理和减灾是最优先项目,成果显著。清迈协议(CMIM)多边化进程加速,“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致力于升级为国际性组织。
近年来,由于日本在历史问题、领土争端上的错误言行,中日、韩日关系出现波折。尽管如此,“10+3”合作始终是地区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未来“10+3”合作将致力于推动亚洲自贸体系、亚洲货币稳定体系、亚洲投融资体系以及亚洲信用体系建设。
东盟地区论坛(ARF)是本地区最主要的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为促进各方加强对话沟通,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ARF的重点领域是救灾、反恐、跨国犯罪,海上安全、核不扩散与裁军领域。中方积极参与ARF合作,深入参与救灾、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地区提供公共产品。目前,中国已经承办近40个合作项目,成为ARF发展成员中承办项目最多的国家。
东亚峰会谱新篇
今年,东亚峰会喜迎10周年,而东道主马来西亚吉隆坡又恰好是首届会议举办地,意义深远。本次会议将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新的评估,中方认为,东亚峰会现有机制和模式基本符合峰会的定位和地区合作的需要,应继续坚持东盟主导、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等现有原则,稳步推进东亚合作。
东亚峰会共有6个重点合作领域,分别为金融、能源、教育、公共卫生、灾害管理和东盟互联互通。未来,东亚峰会需要进一步协调与“10+1”、“10+3”、东盟地区论坛等机制的关系,形成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为增进地区国家间战略互信发挥出积极作用。
近两年来,个别国家恶意炒作南海问题,强推某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倡议,企图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中方认为,处理南海问题最切实的路径,就是坚持“双轨思路”,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以和平方式协商解决,南海和平与安全,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这也是中国与东盟达成的共识。
8月底,《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第九次高官会在天津举行。会议就推动海上风险管控和预防、加快DOC框架下海上合作机制化进程提出了新设想、新倡议,有助于推动南海局势减压降温。中方相信相关各方有能力、有智慧通过谈判解决争议,维护地区稳定。
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东盟关系的全部,更不应影响中国-东盟合作大局。聚焦合作、共谋发展,才真正符合南海沿岸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的长治久安,更将推动东亚合作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王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