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来源:
迪拜新闻网
日期:2016-09-29 16:48:30
点击:2400
属于:华媒联播
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全省有影响,在全国有地位。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优质种养业为基础,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载体,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的新模式,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2015年,我市粮食总产连续第三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两千亿大关,达到2044亿元;休闲观光农业点达到1361个,休闲农业综合收入7.60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402.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50元。
一、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一是建立融合发展新业态。在努力构建全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有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微观形态,创建 “农户种养、就地加工、休闲旅游、循环生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宜城市刘猴镇钱湾村依托建在该村的宏全万头养猪场,带动农户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同时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生物肥料厂、农产品配送中心和有机果蔬采摘体验园,在一个村里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新增就业人员800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二是打造融合发展综合体。枣阳市按照“引进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新社区、转移一批农民”的思路,引进河北倪氏集团以全产业链经营理念,打造玫瑰种植、加工、文化旅游综合体。已建成年产20万吨玫瑰饮料、10万吨玫瑰花中水和3000吨玫瑰口服液生产线,玫瑰种植基地5万亩,网络农户2000户,“玫瑰海”景区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依托玫瑰产业园,企业投资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玫瑰社区容纳2400农户、9500人居住。这样的一二三产业综合体在全市已有20多个。
三是拓展农业新功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谷城县依托特有的山水自然禀赋,把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功能作为重点,以“稻浪飘香、茶园绿波、万亩油茶、水库鱼乐、湿地美景、梯田风光”为载体的创意田园建设,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3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00万元。宜城市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在张自忠将军殉国地纪念园成功开发了红色农耕文化体验园。
]
二、构建三产利益联结新机制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是融合,核心在利益联结,让农民在融合发展中分享而不是让企业独享增值收益。
一是配套式初级融合。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杰集团通过订单方式,建立优质小麦原料基地60多万亩,辐射农户20多万户,年订单收购小麦近10万吨。除按保护价收购外,公司每年另拿出销售利润的10%返还给订单农户,仅此一项农民户平增收100元。老河口市基本形成以奥星粮油、梨花湖食品、金薯食品为代表的“企业+基地”式一二产业融合模式;以春雨花果苗木合作社、三村合作社为代表的“种植基地+观光旅游”式一三产业融合模式;以仙仙果品、劲旺油脂、丰园食品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生态旅游”式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
二是合作式深度融合。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地入股,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在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创建社区股份合作社(公司),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社员,农民携股参与一二三产项目开发。襄城区尹集乡白云人家社区将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同步确权,量化为股份,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内容,成立股份公司,合理配置集体股和家庭股,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花卉加工、花卉文化旅游,形成充分就业拿薪金、土地流转得租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盘活房产收现金的增收格局,不仅吸纳尹集乡现有劳动力,还带动周边1万多居民就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30%以上,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三是循环式链条融合。宏全农牧、胡坪现代农业、劲旺油脂、春又生菜业等公司既有规模化原料基地,又配套了在地农产品加工园区,还新上了采摘园、体验馆、农家乐等休闲农业项目,三者有机结合,链式循环,既实现了叠加增值,又促进了就地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培育三产融合发展新主体
我市牢牢抓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关键,注重发挥其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全市专业大户达22627户,家庭农场达6220家,农民合作社达6631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22家。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从事种、养、加、销、旅一体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同时,比照工业企业享受的各项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优先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笼子,在金融信贷、要素配置上给予倾斜。对成长性好和投资10亿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以建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市为契机,开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专题培训。与湖北省农科院和北京农信通公司合作,建设全市农业信息系统,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依托365优米、京东、淘宝等网络,建立了5家电子商务平台;推广农业物联网和智能控制技术,在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建设了智能农业示范服务中心。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设立4000万元汉江产业基金中国有机谷子基金,出台《襄阳市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市、县两级按1:2的出资比例,设立27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采取“政银保”、“政银担”模式,对从事三产融合经营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担保贷款支持。创新农业开发投融资机制,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合作举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农业部门与金融机构推出“富民兴社诚信创业计划”、“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四方联保”等农村金融支农产品,累计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6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搭建三产融合发展新平台
一是搭建试验示范平台。我市以整市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构建多点支撑的试验示范格局。相继创建了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襄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樊城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中国有机谷、谷城和南漳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一批试验示范点,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基本取向,从制度安排、产业形态、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各方面进行顶层设计、项目策划,把各级各类试验示范点率先打造成全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以发展有机农业为旗帜的 “中国有机谷”,已形成有机种养、有机加工、乡村旅游、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科技研发等多种产业形态。
二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以建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市为契机,开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组织县市区分管领导、农业部门负责人到先进地区举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统一抓融合促发展的思想认识,增强理论认知,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利用“台湾·湖北周”平台,与台中、台南等市交流休闲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经验;分批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考察学习台湾农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并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到襄授课。成功举办两届汉江流域农博会,促进汉江流域多产业形态合作与开发,凝聚了把汉江生态农业经济带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样板的共识。
三是搭建流通贸易平台。构建了以四季青、竹叶山、新发地等五大中心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为支柱、以农产品流通主体为主力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农超对接”、“农电对接”,市、县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84家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产品进武商,年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依托365优米、京东、淘宝等网络,建立了5家电子商务平台。
襄阳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