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从首都华盛顿到纽约,相当于从北京到济南的距离,坐火车却要4个半小时,而从北京坐高铁到济南,只要1个多小时。
曾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商务处工作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认为,这个例子表明,中国与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势互补,存在广阔合作空间。这正是日前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特朗普执政以来政策变化及应对”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达的一致观点。
总结起来,中美经贸合作在基建、高新技术以及投资等方面存在利益契合点。
【基建】
周世俭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执政特点是务实、着重实际利益。尽管特朗普一再强调“买美国货、雇美国人”,但并非全无变通之法。
他介绍说,今年3月13日他参加的一次中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研讨会上,美方代表提出,中国的基建企业到美国注册登记后,就成了美国企业,可招标,可参加高速公路建设和高铁建设。这与“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并不相悖。
周世俭认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可谓行家里手。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的高铁里程达2.2万公里,占全世界高铁的65%,而美国至今还没有一条高铁。在这方面,中美有广泛合作前景。
此外,周世俭指出,“一带一路”“五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美国而言意味着商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机械设备,而卡特彼勒等美国企业在基础设施机械方面有优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也认为,中国有最大的工程承包集团,世界十大工程承包企业中,前八位都是中国企业,因此中国与美国在基建方面有很多利益交汇点。
【技术】
陈文玲指出,特朗普主张重振制造业,而中国目前是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中美制造业完全可互补,甚至互换。
她说,美国的高端产业和中国的中低端产业形成产业链,可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特别是目前美国仍对中国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比如机器人,尽管美国对中国限制出口,但去年统计显示,中国已安装9万台机器人,占世界27%,不过中国的数百家企业还处于产业中低端。对高技术机器人生产能力强的美国而言,中国是最大市场。
周世俭也认为,为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美国完全可放开对中国民用高新技术出口限制。为应对环境污染,中国对清洁能源、替代能源、节约能源等能源环保方面的民用技术需求大,“这个商机不单单对中国有利,也给美国提供了上千亿美元的商机”,毕竟“转让技术没有白给的”。
周世俭说:“这样的转让技术对中国有利,对美国有利,中国环境好了,中国能源减少了,对全世界也有利,这是‘三得利’的事。”
【投资】
周世俭指出,特朗普上任后有三个“雄心壮志”:要大规模减税,减企业税、减富人税,振作美国经济;要在十年内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万亿美元;要强军建军,每年增加2500亿到3000亿美元的军费。
“三大任务加在一起,我就问一句话:钱从哪来?现在很明显现实的摊子在这儿摆着。”周世俭说。
他认为,特朗普要振兴经济,急需资金,这正是中国推动与美国关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的最佳时机。
周世俭说,从数据来看,从2013年至2016年,中国对美国投资出现井喷。他说:“中国的大中企业为什么愿意到美国投资?基本上来讲,美国的工人素质高、技术水平档次高,运输方便,能源便宜。再有,美国的市场辽阔,任何一种商品在美国能卖出去,就意味着可在全世界推销。”
他还指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后,可获得一些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因此,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对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海洋)(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