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首席记者 胡宪
如果我可以提一个问题,你希望我提什么(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1,“一带一路”
·邵先生(侨领):在北美,不单老外就是华人也大多未弄清一带一路的实质内容,更不知如何开展、参与和实践这一伟大战略。
·王先生(企业家):海外至少有几百万华商/企业家。中国改革40年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海外华裔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如今,中国政府积极邀请海外华商/企业再度投身一带一路,我想切实了解: 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有哪些鼓励政策?
2,华侨权益
·刘先生(学者、院士):征集读者意见是我重大采访行动前的必要功课,这次也不例外。自2月22日拿到两会记者签证,我便以邮件、微信、电话、访谈等形式对40余名读者做了问卷调查,以此作为采访两会的依据和参考,并希望把大家的声音带回去。被访者中有侨领、学者、教授、企业家、艺术家、医生、律师、商人、自由职业者和普通老百姓;既有几十年前从港澳台移民的老华侨,也有改革开放后大陆来的新移民;有的回答三言两语,有的写成长篇大论。
现将部分意见整理公布,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
我想知道“两会”有没有、有多少海外华人华侨代表?他们是如何产生的?
·韩先生(老侨、台商):在加拿大有问题可以去找当地议员,我想知道在中国华侨有问题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反映?“两会”有没有台湾的代表?如果有,怎么能找到他们?还有,我在中国有工厂,中国常搞奖励活动,比如奖励创造发明者,为什么我们侨商不能参加?
·吕先生(书画家、作家):我关心海外华人在国内居住时的利益,原来的房产,工龄,养老保险金如何保证落实?对海外华人的影视作品和著作发行是否有资金支持?
·王先生(企业家):如何改进为华裔企业回国办企的服务,以保障外籍华商的合理权益?(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可能; 甚至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把更多的关注、方便、优惠给了"洋人-外国人" ,而经常忽视了华侨和外籍华人的重要性和实力作用,随意侵犯他们权益的事经常发生。我担任加拿大华裔企业家理事会理事长后,听到这方面的事情很多。)
·郭先生(侨领):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双重国籍问题。海外华人众多,但在政治上始终声音微弱,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人为了两头都能兼顾而不能入籍,直接导致有选举权的华人人数偏低,而加拿大议员只关心自己的票仓,因此华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曹先生(侨领):我周围大家关心的问题有:1. 有多少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列席会议,他们为我们海外华人带上了哪些建议、提议? 2. 大家关心的双重国籍问题,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探讨? 3. 华人在国内期间的退休权益问题,代表中有关切这一议题的吗?4. 一带一路与加拿大如何挂钩?很想听听侨办代表的声音。
3,民生
·李先生:精准扶贫的口号提了很多年了,我想知道“贫”的标准是什么?按照这个标准五年前全国有多少扶贫对象,现在还剩多少?
·陈女士:关心中国食品安全。
·王女士(公司职员):父母年迈不愿移民,子女又不能经常回国,请问中国政府对中等收入的空巢老人有没有照顾政策?
4,修改宪法和改革开放
· 刘先生(企业高管):有关两会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修宪。修宪当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三条,党的领导重新写入宪法,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取消,国家治理体系的改变,从原来的三方治理政府、法院、检察院,转变成四方治理:即原来的三方加监察院。那么这三个修改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的关系?如何相互影响?
这种修改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制度和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监察体系是怎样和其他三个国家权力机构体系(政府,法院,检察院)相互影响的?权力体系的改变,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与党和中央的相互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先生(艺术家):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关心作为19大后的首次两会,对改革开放持什么态度,这是一个重要看点,也是一种态度。
5,传播中华文化
·孙女士(侨领):河南同乡会想借助邀请少林武术、太极、梨园春等文化名片,宣传河南形象,讲好河南故事,但尝试多次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2018年是中加文化交流年,不知近期有没有进行海外文化传播这方面的安排?
·郭先生(侨领):湖北有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尤其是武当太极,既可传承文化,又可强身健体,能否帮助我们在多元文化的蒙特利尔建立传承湖北中华文化的基地?
6,其他
·朱女士(业主)2018年是中加旅游年,但去年特鲁多去中国谈自由贸易谈崩了,我关心的是这会不会对旅游年有影响。
你对两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1,感到自豪
·董先生:我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的理论,极为重要。
对内将是新文化的兴起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帜;对外则是不输出意识形态的承诺。
政治是手段,富民强国是目的。这个世界的是与非、优与劣,终归要以实力和事实来说话。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最得人心的就是: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今年春节的团拜会、拜访老同志都是史无前例的。我以为其实质在于昭告天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承前启后的,是在不断实践,坚持正确与修正错误中发展起来的。
相信从严治党这一路径的成功,无疑也会打破西方多党制下才能解决腐败的迷思,极大丰富人类的政治实践,为世界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俾睨天下,舍我其谁”,共产党的这个格局和志向不可小觑。
就像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本届两会将是一次历史性会议。
· 张先生(科学家):I am in China's Advisory Committee of Chinese Overseas Expert in Innovation, Science an Technology Committee. China is moving ahead with excellent plans in this area. The progress has been amazing.
2,关于宪法修改
·刘先生(学者):我担心修改宪法后,民主集中制会不会少了民主部分。中国社会会不会越来越“资本化”,“小资思想与心态”重回,“社会主义”几乎不存在,以及城市的中产阶级,尤其是知识分子的不满会不会增加?
你对“两会”的建言和希望?
· 曹先生(商人):建议创新唐人街。唐人街必须注入新的中国文化。现在的唐人街还是舞狮舞龙老一套,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必然停留在这个印象,有些城市的唐人街慢慢就消失了。
中国提倡“一带一路”了,现在外国人最关心的是中国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要趁他们有好奇心赶紧的推陈出新。
建议在唐人街设立办事机构,展示中国新的产品,新的风貌,既展现中国人的勤勤恳恳,又要表现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创新精神。
为什么日本人不向外国传播歌舞伎,而是推出他们的动漫、电子琴?因为他们要让外国人看到今天的日本。值得我们借鉴。
·韩先生(商人):我们这些来自台湾的老华侨,经常感到失落,我们象是二等华侨。一等华侨是从大陆来的,他们人多,有钱,成立了各种同乡会、商会,名堂多,活动多。我们的后代更感觉被边缘化,受到不平等对待,他们离华人社区也越来越远。
我认为国侨办对华侨应该雨露均沾。我们老华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是有贡献的,不应该让我们靠边站。华侨社会变迁很大,数百万华侨在海外默默耕耘,中国的全球战略应该是不管是到了哪里,哪里都有华侨的支持,那么国家就应该调动起所有华侨的热情,把华侨团结起来,引导华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刘先生(工程师、学者):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智识华侨,他们可以介绍国外的医学、各种科学、基建、建筑、文学及艺术的新研究及发展,亦可以把中国各方面的成就介绍给世界人士。我相信华侨有助于一带一路的发展,甚至推动国与国间的合作,为世界和平出力。
·付女士(律师):中国应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扭转外国人对中国“小偷”“强盗”的恶劣印象。
·卢先生(教授、地质学家):我希望知道这两会后,普通老百姓从国家经济发展中分到的实惠是多少,或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作为一个海外华侨希望祖国富强。我希望进出中国能像拿着台胞证,港澳证的人那样便利。去年在中国我发现用护照买火车票比用身份证买票和乘车要麻烦得多。
·彭先生(教授)、李女士(中文学校校长):我们希望在中国:1,建立诚信机制,提高全民素质;2,实行城市垃圾分类;3,建设美丽小城镇,尤其是小城镇的垃圾回收;4,健全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制造假药,假食品等犯罪行为。
·滕先生(作家):希望制造机会和条件,组织海外优秀的群众演出团体回国演出。这些演出团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康先生:能否建议有关方面组织侨务方面人大代表团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海外(或召集到国内)专门、及时收集征求海外华人意见、建议等。
对记者采访两会有哪些建议?
· 李先生(时事评论员):关于两会报道,建议你以海外华人华侨的跨国、跨文化身份特性和优势,从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展开。
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此,在海外,有赞叹、肯定的,也有非议、质疑的。
中国的成功发展开创了一条走向现代化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立足于本民族的复兴和人民幸福,同时把国家民族自身的复兴和幸福与全人类的和谐共生关联在一起,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理念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也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它广泛汲取了中国文化的智慧,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总结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教训,形成了一种超越文明冲突论支配下的既有世界想象的新的国家发展观念和人类文明主张。
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就是要从人类文明价值的高度和世界进步理想的高度,准确呈现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和时代意义。
·杨先生:建议你不要拘泥于两会报道,可以和改革开放40周年结合起来。站在世界视野看中国,有一定宏观判断。
关心中国教育
·江女士(业主):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均渡过20年工作人生的人,作为一个本科专业是外语的人,我最关心的是国内的教育。
我的经历告诉我,出国前几十年的教育,工作经历积累下来的对于国内外的知识或者说是印象在国外的社会现实面前轰然坍塌。
如果像我们这种学外语,在国内从事过20年外事工作的人都被误导,那普通的中国人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现在教育存续的是自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模式。而新文化运动是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开始阶段。难免看的不全,不深,不透。如当时的精英呼吁取消汉字,取消中医等等。
一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我们对自己,对外部的认识也发生的变化。可是,教育系统,教育模式,甚至教科书内容都没有太多的变化。
即使今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已不同以往,但仍然有很大很大的提高空间。
很多人认为中国社会没有自由,平等。其实不然。
很多人认为中国需要来一个类似西方的启蒙运动,殊不知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早在2000多年前的商鞅变法时已经实现。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商鞅变法,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从制度上实现“人生来平等”?
我们从小到大学的都说中国是人治,西方是法制。可是云梦泽睡虎地出土的竹简告诉我们,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有健全的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人出国学习的多是理科,相比之下,文科生一是少,二是不多的文科生学习的是西方人的社会学。而西方人的社会,与中国人的社会能一样吗?西方人看世界的角度能代表世界各地方人看世界的角度吗?
有一个现成的例子。
中西方的经济学家,[因为中国的经济学家学习的是西方人的经济学]均无法解释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想想看,拿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来解释、说明中国社会现实,不是有点可笑吗?可是又有几个人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些可笑的事情?
提个建议:
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关于文化自信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有在国外生活经历的人本能地感觉到,或者说是比较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可是,现实是,别说在国外,就是在国内,盲目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比比皆是。
教育出问题的后果之一就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社会现实。
文化自信在呼吁理论突破,社会生活也急需得到理论上的合理解释,下一步的前进方向、方式均需要得到理论上的指点。当然,亿万民众的思想统一也有待理论的支持。
我自认为它的突破口就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的方法,重新审视世界,真正做到,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世界,站在21世纪看世界。
要想做到真正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从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就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人的角度,什么是西方人的角度,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需要历史地、动态地、全方位地、透彻地了解世界,我们也需要这样了解自己。这就是我的建议。
(2018年2月22日至3月2日搜集,3月9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