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家海外媒体负责人“海外华文媒体安徽采风活动”在安徽展开。安徽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与各位媒体负责人就如何讲好安徽故事,把安徽介绍给世界进行了交流。
安徽欢迎世界各地的人才,技术,项目落地安徽,与安徽一起拥抱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安徽积极把握全球化机遇、纵深推进对外开放的40年,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的40年。
1.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早在1977年,国家批准安徽对香港、澳门地区试办自营出口业务。从贸易结构看,2018年,全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208.2亿美元和99.9亿美元,增速分别高达22.9%和 32.5%,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达58%和27.8%。从贸易市场看,安徽贸易伙伴已达到219个,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是美国、日本、智利、韩国、澳大利亚。
2. 利用外资提质增效。1984年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成为安徽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到2018年10月底,累计有大众、大陆、博世、康宁、惠而浦、霍尼韦尔、联合利华、日立、三菱、鸿海精密等84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我省投资设立159家企业。外资来源地由初期的香港地区增加到2018年末的63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方式从传统的合资、合作、独资等扩展到 BOT、TOT、资产并购、股权并购、境外上市等。利用外资领域从初期的轻纺、化工,逐渐扩展到冶金、机械、电子、汽车等工业,农业以及商业、市政建设、教科文等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利用外资力度不断加大。
3. 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增长。对外投资方面,1997年马钢股份公司在香港设立马钢香港有限公司,开启了安徽生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2018年,全省预计对外承包工程实际完成营业额30亿美元,为1984年的2727倍。
4. 坚持打造开放大平台,开放载体逐步夯实。开放合作需要载体支撑,大平台才能形成强支撑。自2005年以来,安徽先后成功举办了10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2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及“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迎客天下”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等重大经贸活动,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成功举办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高端制造业盛会,成为新时代安徽对外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开发区成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工业园区(各类开发区的前身);1991年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1993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为我省首家国家级经开区。目前,全省建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17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家,数量居全国第4、中西部第1。在2017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合肥、芜湖经开区分别居全国第11位、15位,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全国第一方阵;合肥、芜湖中德合作智慧产业园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加快建设。
5. 坚持建设开放大通道,开放互联逐步顺畅。20世纪50-70年代,安徽没有对外开放口岸,进出口货物和出入境人员只能从沿海口岸进出。截至到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7个,分别是马鞍山港、芜湖港、铜陵港、安庆港、池州港5个水运一类口岸,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2个航空一类口岸,全省一类口岸的数量居中部第1;2014年开通运行合肥中欧班列,截至今年11月底,共开行329列。自1992年我省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芜湖出口加工区获批建设以来,已建成合肥综合保税区、芜湖综合保税区、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和合肥出口加工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合肥空港、蚌埠(皖北)、安庆(皖西南)、安徽皖东南等4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22个公共型保税仓库,以及水果、冰鲜水产品、肉类、粮食、汽车整车等12个进境指定口岸,基本实现了省内区域全覆盖。
6. 是坚持优化开放大环境,开放意识逐步提升。近年来安徽出台了《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开放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制定省开放发展行动计划,成立省开放发展专项小组及办公室,各市也相应成立协调机构,建立责任分工、联动协调、跟踪督查、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仅今年以来,安徽就出台了稳外贸、稳外资、扩大进口、支持跨境电商、促进外资增长、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能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开放发展的一整套政策支持体系,这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强劲支撑。深入推进开放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外资管理和外贸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40年前,安徽小岗村率先实行土地“大包干”,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40年来,安徽人争当改革开放先锋,深入推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安徽要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