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侨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程学源和中国侨联文化部副部长邢砚庄带队,超过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0家在海外华文媒体到访城发基金并出席交流座谈会。
广州基金总经理、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在广州城发基金与海外华文媒体座谈会上回答了海外华文媒体记者的提问
2016年8月30日,广州基金总经理、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在广州城发基金与海外华文媒体座谈会上回答了海外华文媒体记者的提问。以下是林旭初答记者问的摘录。
《日本关西华文时报》:我们知道以浦东新区为前沿阵地的上海是中国金融发展比较重要的区域,浦东地区的金融机构比较集中,请问广州发展金融中心跟上海浦东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林旭初:广州发展金融中心不仅是城发基金的事,也是广州市的事,我们会向上海、北京、深圳地区的基金行业学习经验。浦东作为一个特区,有利好的政策支持,完善的政府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会认为广州有很多举措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就以城发基金的合作单位越秀集团为例,我们目前所处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归属于越秀集团,这栋楼本身是为数不多在香港发人民币的房地产信托,这类举措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个例。
城发基金着眼于解决不同的问题。过去的私募股权行业是一个界定,有别于公募基金面向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则聚焦于风投、VC和PE。以往私募股权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是为了获取高额回报率,通过提供资本助力有发展潜力,具备成长性的企业,从而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换代或者是市场拓广的问题。但是,城发基金解决的是长期股权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或者城市发展的路径问题。借用一下PPP的原则,政府主导,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城发基金就是通过市场化方式或者企业化手段来做这样的事情:吸收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股权资本进入到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尽管这个利益虽然不高,但稳定、安全。
上述举措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让更广大的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能够得益于区域发展、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发展的收益。广州去年GDP增长维持在8%,城发基金希望解决社会股权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路径和手段,并且能解决地方债务问题,通过市场化手段去投资城市发展或者基础设施项目,我觉得这也是国计民生的事,能够让更多的民众群众和更大的机构能够直接得益于一个区域的发展。
《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城发基金重点投资领域有哪些?
林旭初:我们(城发基金)侧重点不是行业属性,是资本属性,解决的是资金问题,也就是提供一个机制把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诉求相关方组织起来,实现利润共享。就项目本身而已,比如我们跟交投、广州港合作分别修高速公路、港口,再比如地铁、地产、孵化器、医疗健康等,跟基础设施、国计民生相关的项目。
就行业方面,我们已经有两个板块做得比较成熟,而且是相互呼应的,一个是通过定增和发起社会资金的方式,例如与刚才讲的广药、广汽有合作;另一个是引导基金、政策类型资金、母基金等。而基础设施或者泛泛的重资产项目则是通过城市发展基金来做。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严瑜(左一)与韩国世界侨报总编王群(右一)在城发基金与海外华文媒体交流座谈会上
《韩国世界侨报》:我们非常关心新海归还有新华侨他们回国创业的问题,每年回来50多万的留学生,您能不能建议一些还在国外学子回来赶上中国改革开放新一轮的号令?另外,北上广深,包括杭州可能未来会成为很多新海归、新华侨创业就业的城市点,如何引导更多的海归回国之后的选择,他们的选择城市未必是广州,也未必做金融,虽然65%的留学生出国都学金融,您是否能给予一些建议?
林旭初:您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内容,非常有建设性,我试图一部分回应。第一个我确实也是一个海归,严格意义上也算是侨胞吧。我是2000年去的美国, 2007年回国。一个机缘巧合,2006年寒假回来,正常的路径应该是在美国继续读完MBA,2006年一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太快了,如果再待个3年、5年,就觉得回来就没有机会了,于是我就决定2007年回国。对于现在还在海外的,不管是侨胞,还是说本身是大陆籍,我认为从理性的分析上讲要回国,不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就应该要回来参与祖国的建设。而是基于两点,一个是政治经济趋势,一个是个人分析。从政治经济趋势来说,近二三十年,包括现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主流的动力。从增量上来讲中国的贡献是占主要的成份。如果有机会参与到中国建设发展当中,也许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从个体上讲,你自身能够接触到的,能够参与到更多的、边际效益更高的机会。回国做什么?或者在哪儿做?当然做各行各有都有机会,我选择金融行业是考虑到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从个人角度上讲,要发挥自身的价值的话,除去从政,我认为金融是一个个体效应最大的行业,大家有不同的选择,当然你做其他的也会有很好的选择,你是科学家,在某一个领域也会做的非常好,取决于各自的发展。另一点,即使你不是做金融的,在中央的“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实现创新和技术,要做的话应该在国内做。从地域上讲,广州的优势在于其基础深厚,文化也好,商业也好,包括政府开明度也好,做事情的意愿也好。但同时,在金融方面耕耘的不如北京、上海、深圳那么深,但对个体来讲,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就是机会。广州的优势就在于它跟北京、上海、深圳体量相仿,但是空间更大。
《美中时报》:您选择从事金融行业的原因是什么呢?
林旭初:我刚才也解释了我为什么从事金融行业,其一在于机会比较大,第二个体能发挥更大的效应。我们还是得益于整个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有很多机会。我们现在还是在一个持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这些机会的出现,包括基础设施能够吸引社会资本,愿意吸引社会资本,这是一个新的机会,之前政府没有树立上述意识,认为财政资金就可以达成,因此基础设施项目不需要引入外部资本。对我们来讲,在新的环境下是新的机会,而且是很大的机会,是一个几十万亿体量的机会,如果能抓住一点点的话都是非常好的。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这里面当然有一点点家国情怀,但是不特别去谈这个的情况下,看机会哪里好,这个领域好,广州好。
《美中时报》:中美两国同样的基金平台,两国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
林旭初:中美的优势或者短板,从整个金融发展进程来看,美国毋庸置疑是国内学习的榜样,我们跟美国的同业金融机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举个例子,城发基金的规模在国内算是上等的金融公司,签约资产规模已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大概是200多亿美金的规模,在美国仅是一个中等规模的资金公司,此外这个差距不光体现在规模,还有其专业性。美国基金行业历经30、40年的历史沉淀,其操作能力和全球影响力都值得我们参照。特别是我们的“一带一路”政策,如果我们基金行业要沿着“一带一路”发展,我们要学美国用基金的方式在“一带一路”政策风向上发挥作用。
我们和美国比固然存在一定短板,但同时也具备相当优势,而且更多的机会会在中国。投资看中增量,投资只能在增量体现价值,很少能从存量中获益,在有投资需求的地方做投资才有机会实现盈利,而投资需求大量萌生于中国。美元基金或者海外的基金想要打入国内市场,不考虑政策性因素,单纯从操作角度肯定具备优势。我们的长处就是他们的短板,我们离机会更近。当然,我们欢迎海外的基金到广州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也愿意通过某种形式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美中时报》:中国的话,政府的这一块恐怕优势更加强一点是吧?
林旭初:在中国做投资经济成分当中,国有成份是占比较大的成份。因此不管你本身是什么样的一个属性,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还是外资的,你在中国做投资还是要符合中国国情,要在这个框架下去实施。即使是美元基金,他们在跟国内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合作的项目也做的非常好,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广州基金或者城发基金做的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国计民生的行业,也是政府希望我们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市场是生产要素主要的配置手段,中国的环境已经是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了,应该各种各样的性质的企业都要有。
迪拜新闻网副总编辑杨志宏在城发基金与海外华文媒体交流座谈会提问
《迪拜新闻网》:我提一个问题,海外的资金是否可以进入你的基金?第二如果可以进入的话麻烦把资料给到侨办领导。
林旭初:简单的说都可以,资金直接进入到项目层面的话也没有问题,我相信广州市政府一定会欢迎海外资金参与到广州的建设中来。但现实操作过程中,吸纳海外资金有一定的困难,主要不是政策性的问题。从基金的角度上讲,就跟我们的钱到海外去有困难一样,因为很多项目层面的问题是需要本地机构才能具体去开展,你不熟悉,即使政府没有障碍,操作起来可能没有那么便捷。其实包括我们的政协、侨办都有相应的人员,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也会收集一些资料,可以提供广州市政府的白皮书。
从实操上面来讲,我建议如果海外资金有这个意愿的话,我们广州基金或者城发基金可以来解决海外资金如何进入到广州市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城市发展当中,因为实际上我们对保险公司或者是社会资本,就是解决相同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地域的问题,况且我们本身就在做海外的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