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元
赵文元艺术简介
赵文元,194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64年入伍,1969年到1987年先后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
历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年、连、宣、漫艺委会主任,中国工笔画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创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一级美术师。
《唐太宗十骥》
砚边随想
赵文元/文
我出生在小山村,由于小时候条件差,体弱多病,一岁不到又有了弟弟,穷困的母亲实在无法照顾好两个孩子。战火纷飞的年代,常常生病的我根本谈不上看医生,三根筋托着脑袋,送人都没人要。我外婆心疼地把我抱回家,一口米汤一口稀粥,总算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体小身弱,呆头呆脑,同那些壮实聪明的孩子相比,不自卑都不行。但我外婆经常安慰我“呆人总有呆福”。
初中毕业,回乡挣了一年工分,为了吃饱肚子,18岁不到就当了兵。进城后,农村孩子见识少,又笨嘴笨舌,还爱认个死理,常常不适时宜地“实话实说”,得到温柔的评价是“太老实”,评价高一点为“傻二哥”。听多了,也就习惯了,倒也心安理得。笨鸟都知道先飞,我也只能选择笨人适合的路走了。一意孤行,行至今日。几十年下来就拿那么几支破画笔,一头埋进去,出都出不来。可能是深受我的外婆保佑,我倒成了有福的那个呆人。60岁后真正跨进自由的艺术殿堂,无忧无虑地生活,自由自在地创作,不必为画什么而烦恼,也不必为作品能获奖而操心。拿着画笔尽情抒发内心的激情,按计划认真探索艺术的真谛。悄悄闭上画室的大门,甭管山花烂漫,甭管雨暴风狂,推开窗户看日出,拉开窗帘瞧日落,图图擦擦,勾勾画画,清茶淡饭,心静意沉,享受着创作中的酸甜苦乐。知足者常乐,因我做不了其他,只因我不聪明。
《山里娃》
几十年来也少不了伤悲和苦恼,而最为苦恼的是画什么?怎么画?当今社会喧嚣繁杂,美术界同样千变万化,五彩缤纷。各种流派、各种思潮搅得天翻地覆。电视台上的拍卖会成千上万的天价买卖,弄得大家一片茫然,糊涂乱抹的作品一拍就是上百万元,上千万元,弄得画家们在喧嚣声中一片困惑与彷徨,无所适从。“天苍苍地茫茫,路在何方?”我坚信我的艺术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走自己的路,攀心中的山,多年来能心静气沉,潜心于自己的事业,不外乎还是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美术的根本要素——美。美术离开美谈何艺术!画家应奉献给大众的最起码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就是不谈作品的价值,能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环境,作品就有存在的意义。那种以丑为美,以怪为美,忽悠和胡吹,装神弄鬼的所谓“艺术大作”,既欺骗观众,也在糊弄自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情趣,人与人有不同的审美爱好。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周穆王· 腾雾 》
二是坚持作品要有个性。如果张三画的与李四相同,李四所作相同于王五,大家的作品都似曾相识,大同小异,那就失去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了。画家要把自己放在全国画家里作横向比较,同时也要把自己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做纵向比较,力求既不同于当代,也区别于过去,这是艺术家生存的根本。
《待巡图》
《金色的太阳》
三是坚持追求作品的难度和高度,就是要有精湛的创作技能。常有一些知名度挺高的“大师”崇拜者们,学习、临摹了几年就制作出一批伪作,竟让全国著名鉴赏家,甚至“大师”本人都无法分辨真假,这就不得不让大家去怀疑“大师”本人作品的艺术含量了。真正的好作品是要精工细作,反复推敲,倾注了画家的精力和心血换来的,这就是历史记住他们和他们作品的原因所在。我从小就一根筋,认死理,这样的观点让我坚持了几十年,踏踏实实做人,刻苦勤奋做事。我坚信努力勤飞的笨鸟也能飞抵高山的顶峰。
《千金》
2006年9月,我在中国美术馆第一次举办了晋京展之后,2013年11月又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迎马年画展”。2014年5月又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了一次“新作汇报展”。给自己七八年的创作成果做一次小结。展览后也就近七十岁了,常听人说“七十而变法”。革命性的变法,成功者不多见。本人只希望自己踏踏实实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下次个展,画友们能说一句“这老头还在进步”也就足也。
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自己规范的生活方式,定计划,做总结,成了自己的行事风格。既可防止滋长惰性和懈怠,也可练身和修心。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不用扬鞭自奋蹄,笨鸟得勤飞。
《雪域情深》
(注:以上图文资料由双子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