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5月25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5月24日,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北京代表处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举办以“赴德研究”为主题的咨询日活动。前来咨询的中国学生表示,跨过语言门槛,看重德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能力。
研一学生小许希望将本科学习的机械专业和研究生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结合起来,作为自己接下来的研究方向。之前他考虑赴美国读博,但是在了解到到德国做科研完全可以使用英语时,他对自己的申请充满了信心。
小林是中科院的在读博士生,他考虑以德国作为博士后研究的目的国。他坦言,在自己心中德国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强国,学术严谨,拥有很强的研究氛围。“之前我觉得德语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英语就可以完成相关科研工作。我本身开展的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在英美等热门目的地之外,希望自己有更加多元的选择。”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北京代表处赴德研究推广和奖学金项目主管任婕介绍,中国学生到德国开展学术研究总体趋势比较稳定。她分析,这与德国博士人才培养体制含金量较高,学术氛围浓厚;德国留学和科研申请程序比较透明等原因相关。随着线上咨询越来越普及,中国学生对于来德研究的了解程度在不断提高。
“以前中国学生较为担心语言障碍,但是他们越来越清楚德国研究机构和高校国际化的体系,可以不必将语言视为研究和学习的障碍。德国科研机构与企业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有很多机会直接进入企业参与项目,如果能够进行德语交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科研团队。” 任婕说,德国科研开放程度很高,但是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要求也高,需要中国申请者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中德保持友好的关系,中国学生对德国了解越来越深入,因此我们看到有更多的申请者愿意来德国开展学术研究。”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代表刘彤表示,从德国的角度来说,只要中国学生足够优秀、专业方向对口,德国非常欢迎中国学生、学者来此开展研究。
新东方前途出国欧亚分管中心德国业务负责人刘新颖在中国学生申请到德国留学和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她看来,中国申请者在德国可以在不同领域找到与自己匹配的研究项目。综合性大学、应用技术类院校,以及科研机构提供给全球的科学家们理想化的科研条件。同时,信息化技术领域得到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成为中国申请者申请的热门选择。(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