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8%,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极端复杂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
6.8%与过去动辄两位数的增速相比,确实没有太多的惊艳之处,但这是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基础之上的增速。
正常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总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很难再持续高速增长。事实上,能有这样的中高速增长,很不容易。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经济增速一直在6.7%和6.9%之间徘徊。这样的增速比预期的6.5%左右的增速要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6.8%的增速虽不算太快,但这是中国主动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的结果。中国正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已是主旋律。中国不能承受经济大起大落的冲击,经济增长需要考虑可持续性问题。超越现实的超高速增长,看上去很美,但最终经济会为规律所惩罚。近年来,中国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经济新动能,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断不能在老路上运行。资源能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有限,高耗能粗放式增长不可持续,也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经济结构的优化过程必然会有阵痛,甚至会带来各种的不适应症。而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所感受到的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各方面可能的挑战。我们绝不能以阵痛或不适应症难免为理由,放弃该做的事,抛弃本该有的努力。阵痛或不适应症不应长期存在,否则经济转型就失去意义。
近年来,中国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放松规制,让新兴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财政政策得到恰当的运用,助力新兴产业的发展。诚然,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合理定位,市场活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中高速增长速度就能得到应有的维持。
上半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同比下降3.2%,是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结果,也表明经济的可持续性得到增强。
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不以牺牲就业、物价等目标为代价。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低于5%,保持稳定。对于一个大经济体来说,就业指标至关重要,关乎社会稳定。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要持续增长几无可能。物价温和上涨,上半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维持在2%的水平上。这样的物价水平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半年上涨了3.9%。与CPI相比,PPI增速较快,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这有利于利润的合理增长,有助于工业企业的正常运行。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将不断地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开放水平,这可以继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从现实来看,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主旋律。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与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技术含量较高相关的产业和产品的增长是比较快的;消费也在不断地升级。这些都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国际风云变幻。面对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情况,中国需要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前提下,积极应变。宏观经济调控仍有改进空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金融监管和宏观金融管理的改进,特别是,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不断地提高专业治理的水平,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需要有新的定力,需要在技术上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应该更加合理化。在这个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都在发生变化的世界中,墨守成规显然不能适应新世界的需要,唯有创新,唯有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
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仍然需要依赖这个开放的世界。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唯有得到应有的呵护,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就依旧存在,中国既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就一定会实现!(责任编辑 毅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