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800年后的相遇。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与当地讲解员
“我们是一家人”,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骆驼泉”,当地老者对在中国留学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说到,唐一泓也恍惚觉得回到了家乡,“这里的人们住的院子、桌上的食物、手里的乐器,跟我家乡都很相似,尤其听到他们用熟悉的语言跟我对话,一下子觉得又亲切又神奇。”
撒拉族老者在篱笆楼上讲述撒拉族的故事
大约八百多年前,居住在今中亚土库曼斯坦的撒拉族先祖东迁,牵着驮有经书和故乡水土的白骆驼,到达今青海循化县街子镇时,白骆驼在一处泉眼旁化为白石。看到此处水土和故乡的完全相同,人们便定居下来,这眼泉遂起名“骆驼泉”。循化县是中国撒拉族的发祥地,也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
8月4日至5日,“歪果仁带你游青海”第二季走进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外国博主、留学生、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品尝撒拉宴席,观看民族特色歌舞、服饰表演,体验撒拉族口弦制作技艺,探访当地特色民居,了解撒拉族历史文化。
循化明代中式清真寺
保存完整的元代篱笆楼
着传统服饰休憩的撒拉族女士
记者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看到,园内传统中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四角飞檐翘起,横梁上雕刻精美花纹,古朴精美。一旁的篱笆楼是当地古老民居,楼房墙体由藤条笆桩制成,再包以黄泥,因地制宜搭建,布局多样。园内正在进行的撒拉族特色歌舞、服饰表演多彩纷呈。
院内,撒拉族“师傅”坐在小凳上,双唇微张,拇指来回翻动嘴边的簧片,演奏出长短高低不一的曲调。。
据悉,撒拉族口弦是流传在当地民众中的一种民间乐器,长不足一寸,重不到5克,是中国最小的民族古乐器之一。演奏时需噙含在口腔内,用舌尖拨弄簧片或手指弹拨,簧片在口腔内振动发声。
“我姑姑也吹奏过类似的马蹄形乐器,音色也很清脆。”唐一泓说,“但现在,我们几乎都不会吹奏这种古老乐器了,不像这里的年轻人从小就跟着长辈常常接触,边玩边学。”
在骆驼泉旁当地老者与“歪果仁”们合影
在一泓清泉骆驼泉旁,白骆驼石雕像静静伫立,外国博主、留学生聆听当地老者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了解撒拉族历史文化。
撒拉族老者依依不舍的道别
来到中国15年,普雅去过绝大部分省份、地区,“这里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设定传承人的形式,保护撒拉族的传统文化,这种做法值得学习。”
《古兰经》收藏地
循化有部手抄本《古兰经》,是撒拉族先民东迁所带之物,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三本《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撒拉美食蜂窝糖包
据了解,“歪果仁带你游青海”第二季活动以“相约大美青海·溯源黄河之美”为主题,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和中国新闻社青海分社主办,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承办,中国新闻网作为特别支持单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