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达师范,一九二五年在济南创建时,唐柯三校长精心为其确立了校名。“成达”二字原出自儒家经典《孟子》尽心上篇,这是从尽心上第四十章中摘取的。在该章中孟子说了五种教育方法,其中“成德,如孔子之于冉、闵;达材如孔子之于由、赐。”冉求、闵子骞、子路、子贡四人是孔子弟子中成德达材者。由此可见,成达师范的校长对学生的热望,盼其都能成为冉求、闵子骞一类的贤才,由此也可见成达师范作为一个伊斯兰教育的典型与中国汉儒文化的关系。
一、 成达师范的校训是“笃、诚、敏、健”,加上它的“释义”更是一篇伊儒结合的典范作品。
校训释义原文:“笃,厚也,实也。论语曰行笃敬,虽蛮貊之邦可行矣。追溯吾教东来之初,如入异国,一经宣传,道化大行,果何道以致之哉?知必有如论语所言之化及蛮貊者则笃之感人深矣。诚乃不欺之谓。举凡拜主之事上,律身治家,以及进德修业,应世接物,皆当以诚为主,苟稍涉不诚,将以欺人,实先自欺;不惟自欺,亦即欺主。此存诚之功为吾人万不可忽者也。儒家言盛道敏字,如敏于事,敏于行,敏有功,务时敏之类,皆示人努力猛进之意。诚能善体此旨,则敬畏天命,五时决不敢少违,奋勉前修,寸阴亦不容虚度,习之既久,自能有恒也。健之为义,至广言德业须力求刚健,言学术须养成健全。内而保身,宜强健而戒萎靡;外而作事,宜稳健而戒轻浮。国民健则国日强,穆民健则教日兴。健之为用大矣哉!曰笃,曰诚,吾教之美德;曰敏,曰健吾人之宝箴。之回者,皆宜书绅而奉为典型者也。以之为训,愿与同学共勉之。”
二、“释义”是结合中国伊斯兰教界现况对四字“校训”的逐步阐述。
唐柯三校长把四字校训与伊斯兰的道德观结合起来,写了一篇释义,我们再看看“释义”是如何运用儒家学说阐发伊斯兰教育观的。
“释义”是唐柯三校长对校训的解说。因成达师范是伊斯兰师范学校,它既有师范学校的特点,更有伊斯兰教育特色,中国汉儒对师范的要求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为人师表也”。因此要以至圣先师为本,因之要从孔夫子学说观点立论。“笃诚敏健”四字的确立与落脚点,应从这里去寻根究根。但这四字对伊斯兰教育也很适用,唐校长在这里对每一个字与伊斯兰教育的关系逐一加以联系解说。
1.笃——“释义”说“追溯吾教东来之初,如入异国,一经宣传,道化大行,果何道以致之哉?”这里是说“笃之感人深矣”。当然他是从孔子的诚笃教化起笔的,字面上是“如论语所言之化”实际上讲的是伊斯兰的教化。伊斯兰信仰的诚笃教化“蛮貊之邦可行”,何况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华夏之邦!
“笃”字,唐柯三先生以“厚”“实”予以诠释。青年学子,志气未坚,易于意气用事,追求轰轰烈烈,往往失去敦厚,失去朴实,即或自己真理在握,也会因为与“笃”相悖而适得其反,这笃,与“戒骄戒躁”相近。
2.诚——《礼记》云:“诚者,天之道也。”天道规范人道,人之处事待人,离开“诚”便是逆天道,悖人道。释文中,“诚”作“不欺”解,可谓去烦言而突出其旨。人是唯一的谎言动物。谎言有正负之别,善恶之分,不可一概否定。此处用“欺”为之定性,这欺,是欺辱,欺诈,欺凌多元恶德的合一。这是以损人利己为目的的欺天,欺心的道德犯罪。处处尔虞我诈时时防骗防欺,世道便无一日安宁。团结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皆因无诚无信,沦落为纸上谈兵。一个学子,必须从“诚”字做起,这便是抓住了树人的关键。
“释义”说“举凡拜主之事上,律身治家,以及进德修业,应世接物,皆当以诚为主,苟稍涉不诚,将以欺人,实先自欺;不惟自欺,亦即欺主”。这段话以“拜主之事”起,“欺主”之句终。不得欺主,是“诚”之核心。诚心待主是伊斯兰教之根本,是“伊玛尼”。这自然也就是伊斯兰教育之本。如信仰不诚,拜主之事即假。
此处指出了四点,“拜主”、“律身治家”、“进德修业”、“应世接物”。除第一点外,其他三点在汉儒著述中均有出处,是从《大学》的“修身、齐家、格物、致知”引申而来。在《中庸》第二十中儒家明确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做人的原则。《大学》中也有多段提到“诚”。如“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经一》)(先要意念真诚)。“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传元》)(不要自欺)由此可见,“释义”以汉儒观点为主结合伊教思想,把二者揉合为一。
学生总要走向未来,“敏”与“健”是创造未来的行为要件和材质所需。
3.敏——人生性怠惰,医怠防惰,唯有“敏”可当之。敏于事,敏于行,抓住寸寸光阴,不舍点滴勤奋,这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
“释义”曰:“诚能善体此旨,则敬畏天命,五时决不敢少违,奋勉前修,寸阴亦不容虚度,习之既久,自能有恒也”。此处作者的“敬畏天命”代替“敬畏真主”,这是中国伊斯兰教汉学派的通常提法。这段话中侧重谈到五时功拜,奋勉前修和寸阴不虚上。在此我只就“五时功拜”和“奋勉前修”再多说两句。儒家讲求“恒心”,恒心是持久不变的意志。《孟子》梁惠王上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认为惟有知识分子虽无财产,而有恒心,其他人办不到。可见儒家对“恒心”或曰“持久的善心”(孟子原意),惟有知识阶级才有的看法。古人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是诚与恒的关系。恒与敏的关系,就应理解为读书学习要专心,要培养勤勉,要持之以恒。伊斯兰教认为持恒、坚持五时功拜,是培养“敏”(勤勉)的先决条件,穆圣说:“真主最喜悦的善功是持之以恒的,即使很小也罢。”在这里作者把自己提出的“敏”字又巧妙地落实在教门功课上了。
4.健——在“健”字上“释义”的内涵更宏大更丰富一些。“释义”曰:“言德业须力求刚健,言学术须养成健全。内而保身,宜强健而戒萎靡;外而作事,宜稳健而戒轻浮”。
唐柯三先生把“健”字,从四个方面来予以阐明。德业刚健、学术健全、身体强健、做事稳健。其含金量甚高。如“健全”虽指学术而实指教学的各类知识,尽要学好学全。再说强健,虽指身体,而实也包括精神,人应戒萎靡要振作。这四句话虽反映了唐柯三的教育思想,但还不是他教育思想的宗旨——即成达师范的教育宗旨。其教育宗旨在后两句,即“国民健则国日强,穆民健则教日兴”。简言之就是“兴国兴教”。这是成达师范的教育宗旨,到了日寇侵入,唐的大量文章的提法改为“救国救教”。这就叫做“时移事易,变法宜矣”。我们今天称之谓“爱国爱教”。不管如何提法,总之,我认为“爱国爱教是成达师范伊斯兰教育的宗旨”。
“成达校训”字字千钧,“校训释义”字字珠玑,伊儒会通,言简意赅,多一重思,便多一重境。
(作者系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济南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刘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