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波涌连天碧,巴陵雄峙阅古今。仲春三月,随“2025港澳台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登临岳阳楼,但见飞檐刺破苍穹,盔顶鎏金沐日,千年楼阁与万里烟波浑然一体,恰似范公笔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壮阔画卷扑面而来。
凭栏处,八百里洞庭奔来眼底。青铜铸就的五朝楼观微缩群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唐宋元明清的楼影穿越时空在此叠印,恍若听见鲁肃操练水军的鼓角争鸣、李白醉卧飞檐的吟啸长歌。抚摸三层楠木金柱,榫卯咬合的千年智慧在掌心震颤,1984年落架大修李细清“整旧如旧”的匠心,此刻正与清光绪六年的雕梁画栋共奏金石之音。
忽闻汴河街上非遗锣鼓喧天,长乐故事会的傩戏面具在春风中起舞。这座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的军事要塞,历经1800年沧桑已化作文化圣殿——三层阁楼间,窦垿102字长联如龙蛇走壁,毛泽东手书杜诗墨迹似风雷激荡,更有张照所书《岳阳楼记》雕屏悬于中堂,字字皆是对“先忧后乐”精神的永恒叩问。导游遥指君山岛,讲述柳毅传书的爱情传说与小乔墓前的三国烽烟,湖湘文脉与江湖浩气在此水乳交融。
暮色四合时,新国风巴陵戏《岳阳楼记》在古城墙下开演。滕子京修楼求记的执着、范仲淹挥毫泼墨的激昂,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重现,千年忧乐情怀化作漫天星辰落入洞庭。港澳台媒体人纷纷打开直播设备,让吕仙祠的袅袅青烟与“背记免票”子的琅琅书声,乘着5G电波飞向四海——此刻的岳阳楼,不仅是张德容重建的清代遗构,更是中华文明对话世界的立体诗行。
离舟登岸,回望夜色中的古城:三级仿古城墙如巨龙盘踞,瞻岳门灯火勾勒出“南极潇湘”的轮廓。这座承载着30余次毁修史诗的文化丰碑,正以国家5A级景区的气象,将非遗活化、文旅融合的当代篇章写入长江文明的长卷。范公若见今日盛景,当再叹:“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