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电视首席记者吴桥、魏炯才图文报道】2019年9月10日,由中国侨联主办、广东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聚焦大湾区”“2019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风行”活动走进暨南大学。来自马来西亚、匈牙利、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老挝、缅甸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2位国内中央媒体记者,在中国侨联宣传处葛卫遥、广东省侨联文化部杨春华部长、暨南大学统战部庄汉文部长陪同下,参观访问了这所百年侨校。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 展望美好未来
上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非教授为访问团作题为《中美俄印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传媒角色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趋势报告》的专题讲座。作为从事媒体研究的智库专家,吴非教授把媒体传播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国际视野对当前国际形势及媒体传播发展趋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展望和分析,深入浅出,引起海外华文媒体同行的共鸣。在互动环节,大家纷纷就自己在海外从事媒体报道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与吴非教授进行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了解百年侨校历史 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讲座结束后,访问团一行参观了暨南大学校史馆。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人才。校史馆以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展示了暨南大学历邦国之艰困、民族之蓝缕,五次播迁、三起三落的办学历程。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就专门到校史馆参观,并对该校办好暨南大学,擦亮“暨南”金字招牌,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作出重要指示。海外华文媒体的朋友们跟着讲解员的脚步,认真听取了关于暨南大学校史、发展现状和最新科研成果的介绍,亲身感受了暨南大学努力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侨胞交流,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暨南精神。
投身大湾区 再作新贡献
据校方介绍,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暨南大学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立了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办公室,出台了《暨南大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学实验室、广东省创新药物及中药现代化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此外,暨南大学还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经济分析与决策信息系统、知识产权研究院、绿色发展智库、舆情监控与大数据国家治理研究院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流智库中心,打造大湾区“智高点”。
培养港澳台侨创新人才是暨南大学的办学使命,暨南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培养能够为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并重点培养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广州薪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日晞教育、广州思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上午,部分访问团代表和这三家港澳台侨学生创业企业负责人陈嘉瑞、郑汶珠、蔡展鹏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政府、学校对港澳台学生创新创业采取的帮扶措施及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情况等。(文中资料由暨南大学党委统战部李晓娟供稿)
延伸阅读:聚焦百年侨校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3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有64个系,19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40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含特聘教授、青年长江)16人,杰青、优青获得者35人,“珠江学者”42人,教授723人,副教授904人,博士生导师808人,硕士生导师1601人。
学校的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也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37918人,其中本科生26837人,研究生11081人,来自12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11767人。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运会等多种国内外文体艺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健儿苏炳添、陈艾森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令国人振奋。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98个。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以来,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7项、其他类型国家社科项目近250项,其中,近三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前10位,是唯一一所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的非“985”高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及排名近年也屡创新高。同时,人文社科领域高端成果不断涌现,2011年以来共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12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近千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368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74个国家设立120个招生报名点,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2017年正式开学,在校外国留学生3013人,其中本科生1936人,研究生278人。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12.1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2.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4.11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58.97万册。学校设有24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4所。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视察并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作了指示。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新时代全体暨南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