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国国画又有新巨作
《南山揽胜图》问世
作者:张秀凤
图为朱祖国精心创作图
2019年春为岁首,中国国家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朱祖国先生(名号:樵耕山人),怀着思念已故慈父贤母感恩之情,从上海走进楠溪江畔故乡,住民居闭门谢客,俯首“耕书画”至日前,绘画了一幅长6米,高2米的《南山揽胜图》巨作。这是弘扬家乡温州永嘉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良好成就,眷恋楠溪江畔大好河山绘画创作的又一新展现。面临清明时节,孝子朱祖国以此独特的方式,心灵呼唤地追溯和报答父母亲养育之恩,令人赞叹不已。
图为朱祖国近作《南山揽胜图》
笔者获悉后,随即捷足先登观赏。在朱祖国创作此幅《南山揽胜图》中,描绘着楠溪江畔独特的美景:丛林、原野、泊舟、清流,还有淡淡的曙光、隐约的民居、灵性的群雁、休闲的耕牛……苍茫幽郁。朱祖国创作此画:气势有高度,用笔有力度,线条流暢,疏散自如,章法得体。我们常说中国画难在韵味更难在个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及特定的绘画语言。但此画让我们欣喜地领略、品鉴了朱祖国之山水画的韵味、个性及粗狂有度之风格,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
朱祖国在画稿里有其创造美妙的境界的,即“画有三远:日平远、日深远、日高远。平远水景,深远烟云,高远大幅。画手卷要平远,画中幅深远。”北宋中期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北宋的韩拙又增加了三远:“近岸广水,旷阔遥山后,谓之‘阔远’;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这样就有“六远”之说。“六远”的归纳虽很全面,但是就论章法程式而言,似乎繁琐而且有概念模糊之感。朱祖国以他长期对于大自然的观察、体验,结合绘画实践,重新提出的“三远”,实际是对前人“六远”的概括。其内容包含了山水云烟,而文字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应该说,朱祖国的“三远”之说,是对郭熙“三远”的发展。画稿中重点审慎研究的是关于用笔用墨的把握。朱祖国主张要层层复加,从最淡到最浓,其中点、皴、染的和谐关系从一遍加至几十遍至神秘、浑沦,似天成莫知其巧。朱祖国在此幅画中有“高远”,让你体会山峰的雄健,感到山势逼人,而近景又能展现生活的缩影。
笔者之见,此幅《南山揽胜图》,一脉相承着朱祖国大写意山水的笔法脉络风格,他将中国山水画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应用自如得法,使得画中的远山、近水的透视力,达到最佳效果,几头惬意闲趣的耕牛,让整幅画面充实了生活的情趣。我们说一幅尚好的有生活气息的山水画呈现的是在画中,无不折射出朱祖国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崇高意境的梦想。
这是一幅令人回味,气韵十足,泼墨泼彩淋漓洒脱的佳作;这是一幅不乏强烈个性和灵性,让人醉倒于无限的风情和心旷神怡的佳作;这是一幅感情丰富,意境真实,永存楠溪美感神韵的佳作。
图为朱祖国先生近作
朱祖国先生坦言,我很赞同这种观点:艺术不是肥皂泡泡,不知吹,难免破;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在于美的变化。“艺术生产力”是以不重复为标志的。显然,朱祖国笔墨语言鲜明,粗犷豪放,色彩清新自然,落笔大气,线条流畅。他作的画,坚持重构图、重神韵、重意趣、重气势、重内涵,是身处闹市区求得宁静心灵的表现,也是纯笔墨语言追根求源的实践,更是弘扬祖国弘扬家乡美的再现。
图为朱祖国先生新作《樵耕归隐图》
图为朱祖国先生作品《枯木逢春图》
殚精竭力走向国际书画界舞台的朱祖国四十年如一日,俯首书画的精神,令人赞之。近年来他的《樵耕归隐图》、《幽壑峡江图》、《溪江山水》、《溪江有色》、《溪江龙潭》、《雪山风景》、《冬竹笋至》、《竹》、《黄河魂》……还有代表作《祖国山水》等众多国画作品,不墨守成规,以无拘无束多风格,以求索创新的心态面对精彩多姿的世界。他的画,笔与墨、形与色在相互碰撞组合中自由生发,自如洒脱,自成一体,进而浑然产生趣味的韵律和张力,在彰显个人风格的同时,其形成已进入新的审美意境,我们拭目以待朱祖国先生的更多佳作呈现在百花争艳的画壇之中……
图为朱祖国先生近作组合
作品收藏热线:何先生158010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