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东地区局势再度引起世人关注。10月中下旬,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政府军都采取了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伊拉克政府军包围了极端组织的最大据点摩苏尔,叙利亚政府军则对反对派大本营阿勒颇发动进攻。虽然许多专家都对这两场战役的结果表示乐观,但学者普遍认为,仅靠战争并不能让中东地区获得长远的稳定与发展,改善中东的安全环境,其根本在于改善中东地区治理。不但要在政治上构筑各国协调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机制,整个国际社会尤其是域外大国更要在中东经济治理方面发挥作用。
域外大国应转变思维
区域大国和域外大国都对中东局势和地区治理前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域外大国尤其应为中东地区带来正面影响。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政治系教授蒂姆·尼布洛克(Tim Niblock)表示:“过去的20多年中,西方国家对中东的每一次军事介入,尤其是两次海湾战争以及给予叙利亚军事组织的各类援助,都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有时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西方国家并未正确认识到自身所起到的破坏性作用。幸运的是,中国并未走上这样的错误道路,中国未来也不打算这样做。”
目前美国等西方域外大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涉及中东地区未来治理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设计方案。实现中东的和平与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更重要的是缓解甚至消除影响中东地区不稳定的社会经济因素。当前,中东地区极端势力猖獗,教派冲突激烈,深层次的原因是中东社会发展和经济治理陷入低谷,工业化进程受挫,除了极少数富裕产油国以外,许多中东国家未能建立起能满足国际市场和本国市场有效需求的工业体系以及坚实的基础设施,以至于经济发展困难,大量青年人口处于失业状态,部分地区成为极端思想传播的温床。
可见,对于中东地区的动荡局面来讲,战争手段治标不治本。中东国家必须推动工业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消除动荡。目前来看,如果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仅凭借中东国家自身的力量,难以短时间内改善经济治理局面。因此,域外大国应当转变思维,着力帮助中东地区改善经济治理水平,推动中东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为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条件。
“一带一路”可减缓中东地区紧张形势
美国能源安全委员会(the United States Energy Security Council)高级顾问加尔·鲁福特(Gal Luft)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地区的安全稳定息息相关,并互相作用。他表示,一方面,中国希望中东地区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运行;另一方面,中国拥有与中东地区大国“坦诚沟通的能力”,这是“一笔重要的资产”。“一带一路”倡议的施行,可以减缓中东地区的紧张形势,通过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瓜达尔港等在建或者筹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增加中东国家之间的共同经济利益。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已经与海湾地区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以及伊朗、伊拉克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这一情况是西方无法企及的。”尼布洛克认为,中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中东事务,从而使中国和中东国家双方都能受益。中东地区一些关系紧张的国家将从“一带一路”中获益良多,这些国家或许愿意为解决争端做出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