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东“形势比人强”的复杂局面,特朗普似乎还没有扭转乾坤的“洪荒之力”,其中东政策的无奈便是这种逻辑的体现。
特朗普执政已经满月。在一般人眼里,除了给媒体提供更多的炒作对象外,其内政外交似乎鲜有亮点。回顾特朗普执政一个月来的美国外交,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竞选期间的“豪言壮语”在“骨感”的现实面前或者四处碰壁,或者是在左顾右盼中束之高阁,或者采取“模糊战略”搪塞支吾。这种情况表明,借民粹主义上位的特朗普即使“雄心万丈”,但面对“形势比人强”的复杂局面,他也没有扭转乾坤的“洪荒之力”。特朗普中东政策的无奈便是这种逻辑的生动体现。
纵观特朗普上任一个月来的表现,最令其尴尬的莫过于对7个伊斯兰国家的“限穆令”。这一行政命令不仅招致国内外舆论排山倒海般的抗议和批评,更招致伊朗等国家针锋相对的反击。当然,更棘手的是来自国内司法界拒不执行和上诉的法律尴尬。其内在的逻辑在于特朗普的做法不仅违背了美国的主流价值观,而且无法逃避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制约与掣肘。其实,美国人也很清楚,“限穆令”无助于美国安全,相反只会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反美主义动员提供口实。
此外,让特朗普比较摇摆的巴以政策,也让他饱受诟病。特朗普上台前曾多次高调宣示,要重启和巩固美国和以色列的盟友关系,支持以色列的犹太定居点政策,并扬言把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这一巴以冲突的心脏地带,这自然令以色列充满期待。
遗憾的是,从近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的情况看,在“两国方案”和“一国方案”这一核心问题上,特朗普并未明确表态,而是“尊重”巴以的选择;在大使馆搬迁问题上也不得不“明智”地选择“暂缓”(也许再无后话);甚至在犹太定居点问题上的主张也发生了动摇。想必经过其外交幕僚补课,特朗普初步知晓了巴以问题的“水”有多深。不过,特朗普的做法也会导致“两面不讨好”,先令巴勒斯坦方面强烈不满,然后再令以色列深感失望。
而在伊朗问题上,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对作为奥巴马政府外交遗产的核协议甚为不满,甚至扬言要取消伊核协议、加大对伊朗的制裁。不过,在入主白宫后,特朗普除单方面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外,尚无进一步的举动,却招致伊朗试射导弹和军事演习等强烈反应。在伊朗核问题上,基于伊核协议的国际法理基础,特朗普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他难以协调伊核协议各方达成取消协议的共识,在国内也会面临国会的掣肘。但是,美国单方面的制裁对于已经习惯制裁的伊朗“抵抗经济”不会产生致命影响,而强调推卸责任,特朗普也不会对伊朗单方面动武的意愿有所影响。
不过,联系到最近特朗普在中国、日本、北约等问题上向理性的回归,我们不难发现在云谲波诡的国际风云面前,特朗普正在一步步“懂事”,按常理出牌。不过,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中东还有更多的难题等待着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