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6日电 (记者 杨月)“埃及等中东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视为一次重大机遇,在其经济急需复苏和发展之时,加强与‘一带一路’对接,推动与中国互联互通,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说。日前,由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编著的《阿拉伯国家形势报告(2016)》在京发布。报告提出,中东地区首次成为中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迫切需要完整、清晰、可持续的中东战略。
报告指出,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积极进取的经济政策和谨慎保守的政治安全政策,构成了中国中东战略的主要特征,也让中国成为没有在中东问题上犯大错的唯一大国。然而,近年来,一方面,中东政治日益全球化,巴以冲突、“伊斯兰国”问题、叙利亚危机等都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事件,中国必须承担一个全球性大国的责任;另一方面,中国的贸易、投资和人员大踏步向中东迈进,中东政治同中国息息相关。中国首次在中东同时拥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需要在一些问题上明确自己的看法、做法。
2016年1月19日—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埃及、沙特和伊朗中东三国,5天之内同三国领导人和三个区域组织负责人会谈,参加40多场活动,签署52项合作文件。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对中东核心国家进行完整的专门访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战略意义。报告认为,访问之后,中东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定位,中国对中东问题的定性,中国对中东主要国家、主要问题的态度,这些战略核心要素的轮廓已逐渐清晰。
李绍先介绍,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中东对中国经济利益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中东石油占到中国全部石油进口的50%左右,中东直接关系着中国的能源安全。目前,中国在中东的利益是全方位的,但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合作为抓手”成为中国中东战略的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的中东战略有着明显区别。2014年国际油价开始下跌后,中东国家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加紧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倡议,重点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中国同中东的经济战略再次同步,工业化成为战略交汇点。“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产能合作将继续担当中国与中东进行经济合作的主阵地。”李绍先表示,“一带一路”必将助推中东工业化进程,帮助中东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以发展促和平,推动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