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海外华文媒体协会共同主办,安徽商报承办的“融入长三角奋进新征程• 2021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安徽行”,参访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2014 年4 月,由教育部、工信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合肥市人民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携手共建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合工大智能院”),旨在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源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打造国家级科技成果培育化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源化基地、国家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引进基地以及国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总部汇聚基地。
合工大智能院常务副院长张晓安演讲
合工大智能院按照“省部合作、市校共建、企业协同”原则,以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为动力,以“政府资金引导、政产学研合作、全球资源汇集、创新基地打造、开放平台搭建”为主要手段,以集聚创新人才、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按照“1753〞建设思路,即围绕“提升智能制造产业竞争优势”一条主线,主攻“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其制备工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储能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健康与医疗设备、物联网及大数据” 七大领域,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检测分析服务中心、产品设计服务中心、公共计算服务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五个中心,形成“人才培养引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培育转化、质量检测评定、产品设计服务、公共计算平台、产业发展智库、国际合作交流”等八大功能,打造“立足皖江、面向华夏、拥抱世界〞的国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高校有成果、有人才,企业更懂市场经营,但高校成果往往都是跟人走的,人是关键要素。如不能很好地解决科研人员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密切配合问题,科技成果的转化就很难真正落地。”合工大智能院常务副院长张晓安讲道,为此合工大智能院探索建立了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从过去一纸合同的契约式合作,转变为利益捆绑的共生式合作。合工大智能院引导高校里拥有核心技术成果、稳定研发队伍的科研团队,与有接纳新技术能力的企业有效结合,共同创办高科技企业,并通过股权激励、自设立项目等措施将科研团队与企业发展紧密地捆绑在一起。通过校企“共生”式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培育了112家科技型企业。截至2021年12月,合工大智能院科技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产值近20亿元。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加快建设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提升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能力”。“十四五”时期,合工大智能院将依托合肥工业大学探索“一学院一中心、一系所一平合、一团队一企业”的“前店后坊”模式,坚持“引、育”并重,集聚高端人才“强磁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探索高效科创机制,建设一流新型研发机构;主攻高端智能装备等7 大领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智能制造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建成“立足皖江、面向华夏、拥抱世界”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成果培育与转化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卓越地位、在先进制造业企业中有重要影响、在“双一流”建设和安徽高质量发展中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