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海外华文媒体协会共同主办,安徽商报承办的“融入长三角 奋进新征程 • 2021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安徽行”走进马鞍山凹山湖参观,感受百年矿山开启生态蝶变。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夏劲松部长讲解凹山治理
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有华东地区第一大露天铁矿之称,历经百年开采后于2017年闭坑。经过近两年的生态修复,如今的凹山采场已嬗变为一座秀美的人工湖。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将让百年采场成为市民又一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这凹山湖就好像一块蓝宝石,没想到,曾经千疮百孔的向山也能变成青山绿水的美景。”讲解人员对向山地区的巨变感慨万千。
如今,新时代“向山大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作为马鞍山市践行新发展定位、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将在三年内统筹推进十大工程。这也是继长江东岸综合整治之后,马鞍山市、雨山区打造的又一个“两山”理念的实践样板区。
凹山铁矿采场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向山镇,开发于1917年,1954年后成了南山矿业公司的主体采场。2017年6月5日,持续开采了整整100年的凹山采场停止开采,累计为马钢公司输送了2亿吨铁矿石,被称为“马钢粮仓”“功勋采场”。
长期不断的开采以及部分小型矿业公司的无序开采导致植被破坏、水源污染、地质灾害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向山成了一块异常显眼的“生态伤疤”。“千疮百孔。”向山镇党委委员徐平如此形容过去向山地区的面貌,“东边挖一点,西边挖一点,到处都是坑。空气里都是尘土,镇政府院子里的灰有两三公分厚。”值得注意的是,向山地区是马鞍山的两河源头,生态责任重大。治理向山地区,刻不容缓。
2018年以来,雨山区全力实施24个整治项目,让向山地区生态环境总体面貌得到改善;2020年,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上升为市级战略,共实施27个项目;2021年7月,马鞍山市召开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动员大会,“向山大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
从修复、提升入手,亚洲最大露天铁矿坑变网红在《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十大工程中,生态修复工程和绿色矿山提升工程首当其冲。
今年7月30日完工的丁山矿和凹山湖西侧生态提升工程正是最典型的案例。丁山矿区山体被分解为12级台阶平台,种上了各类苗木。矿坑底部铺上了防渗膜,被作为垃圾填埋场。
在凹山矿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看到了热门网红打卡地——凹山湖。湖水湛蓝而静谧,一旁的大王山绿意盎然,与蓝天白云自成一景。其实,凹山湖的前身就是凹山采场停止开采后留下的一个深200余米、直径1.2千米的椭圆形大坑。经过雨山自然积蓄、排放达标工业废水,这个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坑成了今天的凹山湖。在凹山湖西侧,通过种植苗木、铺设草坪、喷播、边坡治理等方式开展整治修复工作。在此基础上,又打造了3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和2200平方米的景观花园。曾经让人揪心的“生态伤疤”,摇身一变,成了青山绿水、花草繁茂的生态美景。
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囊括了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置配套提升、产业导入升级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之中,最难、最关键的是如何向绿水青山要经济效益。马鞍山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向山地区实施的“三棵树”项目则给出了一个示范。
“三棵树”项目采取“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的模式,围绕丁山矿与凹山湖西侧的380亩区域实施。6月26日—7月30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市、区、镇三级的全力协调保障下,种植元宝枫、山桐子、杜仲三种树木3400棵,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据项目现场负责人魏泽伟介绍,经过一到两年的休眠期,“三棵树”的产能将达到500公斤籽,产油200公斤。在此基础上,还将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构建产品销售体系,聚焦发展工业旅游、特色康养、田园综合体等,让生态变资源、变产品、变平台,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样板,向山地区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今年7月发布的《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研究》暨《向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向山地区定下了基调。马鞍山市将把向山地区打造成中国向山·慢生活诗意小城,构建“一屏、一带、一心、六廊”总体生态格局,让向山这片“功勋土壤”继续延续它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