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故事之“古城”。
两座明代石牌坊“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
自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建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挖掘壕沟环抱子城,先后多次改建扩建,但城址未动,宋有唐痕,清留明迹,城脉绵绵不断。漳州古城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
古城夜市
多角度记录漳州古城 (摄影张金川)
“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为核心特色,以建成集文化、旅游、生活、创业于一体的国际文化旅游综合体。
漳州布袋戏
媒体人拍摄漳州微雕
孩童文庙开蒙仪式
四字迷(三国时期) 三家文学馆
漳州古城内非遗集中,仅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漳州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芗剧、锦歌、蔡福美制鼓、八宝印泥等7项。值得一提的是,漳州古城保留了约1万名原住民,这些原住民本身就是古城的活文化。
漳州故事之“洋市”。
月港码头遗址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正式取消“海禁”,在月港(今龙海海澄)开设“洋市”,月港与泰国、柬埔寨、北加里曼丹、印尼、苏门答腊、马来西亚、朝鲜、琉球、日本、菲律宾等47个国家与地区有直接商贸往来。又通过菲律宾吕宋港为中介,与欧美各国贸易。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的著名外贸通商港口。“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
福、寿、禄(漳州窑)
漳州故事之“漳台一家”。
大陆第一家台资企业、大陆第一大台资农业企业、大陆第一批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大陆第一批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些和台湾有关的“第一”,都出自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漳州。在漳州,“两岸一家亲,漳台亲上亲”是大家的口头禅。据说在2300万台湾同胞中,大约有1000万人的祖籍在漳州。因此当地人从不把台胞当成外人,而台胞在漳州也感觉像故乡一样亲切。
为尤克里里调音(南靖钰丰乐器厂,台商投资) 东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产品(台商企业)
在漳州博物馆陈列展厅,以史实文献为基础,从血缘、神缘、人物、文物、地名、经贸、民俗、语言、戏剧等方面,深入阐述漳台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漳台关系丰富的内涵,揭示漳州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