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之熏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一缕南风从4600年前吹拂至今,这就是相传为帝舜所作的“南风歌”,发生地为山西运城,此地因盐运而得名、兴盛。
20日,正值盛夏三伏,从中条山吹来的南风轻拂着盐湖,湖面水鸟翔集,观景台上展示着产自湖中的盐、芒硝、卤虫等,这景象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南风歌》。
运城盐湖,中条山下,古称河东盐池,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也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湖泊。运城盐湖具有4600多年的食盐开采史和70年的无机盐开发史,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重要历史价值。
在河东池盐博物馆大厅,迎面是一个硕大的“盬”(音gu,同古)字。这一为盐湖量身定制的专有名词,出自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
历史上,从商周时期的国家祭祀贡品,到秦汉、隋唐时期重要的国家税源,再到清末民初的盐号遍布,运城盐业传承有序,直至20世纪80年代。
运城池神庙屋脊(勾心斗角)
在132平方公里的盐湖四周,遍布着明代池神庙、禁墙、景德馨盐号旧址、虞坂古盐道等一众盐文化遗迹。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当地对盐湖的利用还局限在“采矿挖煤式”思维。“高峰时期,每年仅生产芒硝就有200万吨。”1997年,时年22岁入职的晋永宏说,经过70年的开采,盐湖地表矿资源减少,后续开始开采深层矿。
晋永宏在盐湖边接受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专访
在高强度开采资源的同时,工业生产遗留下来的碱渣、硝渣等工业固废,还有随南风飘荡的芒硝粉末,成为运城城南一带居民的烦恼。
2020年9月,运城全面实施“退盐还湖”,盐湖周边全面退出工业化生产,修复盐湖生态、治理中条山等加码实施。近几年,当地相继实施盐湖堤埝除险加固、湖区清淤治污、环湖绿道建设、周边绿化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变化”。
如今,在盐湖观景平台、环湖绿道等地,水鸟翱翔、满眼珠翠,不时有游客打卡拍照。受高温和湖中藻类生长影响,早年用于工业生产的田畦呈现出斑斓色彩,七彩盐湖正成为城市的地理标签。
在当了26年“挖盐人”之后,晋永宏和企业一起开始守护盐湖——在盐湖养殖卤虫(一种水产养殖饵料),开发盐雕、研学等文创产品,升级漂浮、盐浴等文旅业态。
盐保中心文研室陈功主任生动的讲述盐湖,从地质、生物到历史
专业研究显示,盐湖是山西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目前共记录鸟类大约205种。每年,大批天鹅、白琵鹭、火烈鸟等往来迁徙,长期在盐湖停留、繁衍。
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副主任关妍表示,退盐还湖之后,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适度开发,在不破坏盐湖生态的基础上,对盐湖的黑泥、盐湖工业遗址进行开发利用,引入环湖运动赛事,建设盐湖旅游度假区,谋求把盐湖打造成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
在更高层面,作为山西“五湖”治理的重要一环,盐湖的生态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科学开发等,正成为彰显城市气质、延续千年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
“以前只知道运城盐湖美的一面,它是大自然的调色板。这次通过实地探访,不仅深入了解了它的美,还感受到千年盐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海外华文媒体,本着植根异土、善传生机,我会通过我们的镜头,我们的视角,我们的平台向海外传播池盐文化,让更多民众了解运城盐湖。”《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琮亲眼看到运城盐湖后如是感慨。
炎炎夏日,一望无垠的盐湖色彩斑斓,仿佛一块巨大的调色板;三五成群的水鸟不时掠过水面,或觅食或飞翔;工人穿着防水衣,拖着长十余米的捞虫网在盐湖里捞取卤虫……一幅生态画卷引得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频频点赞。
工人拖着长十余米的捞虫网在盐湖里捞取卤虫
菲律宾亚太通讯社社长刘继明对卤虫养殖产业很感兴趣,他告诉记者,没想到运城盐湖还有这么古老的生物存在,更没想到小小的卤虫还可以形成产业,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增加当地民众收入。
“此行让我看到运城对盐湖生态保护的重视,运城盐湖过去是食用盐、无机盐的产地,这座城市为了让盐湖恢复应有的生态面貌,全面停止盐湖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活动,值得点赞。”刘继明说,他会利用海外华文媒体的平台和传播力量向海内外展示运城盐湖的变化。
“海外华文媒体运城盐湖行”采风团在硝板展台前参观。 武俊杰 摄
“这是我第一次来晋南地区,首站就选在运城盐湖,感触很深。”《欧洲时报》北京代表处主任马林介绍,一座城市必须找到它的“文化掌纹”,才能真正掌握独具特色的文化灵魂,运城盐湖就是这座城市具有文化地标性的景观。
马林老师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摄影 维佳
马林老师表示,作为媒体,要找到共情点,更好地做好国际传播。“可以将运城盐湖与欧洲某一城市进行文化对标,深度挖掘城市的文化精神,让更多海内外民众认识运城盐湖。”
运城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红光表示,“海外华文媒体运城盐湖行”活动旨在让海内外更加了解运城盐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运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体现运城盐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价值,打造海外华文媒体推介地方文化主题品牌,助力池盐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