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侨界耕耘多年的侨务干部,每当想起陈嘉庚先生的名字,我的心头就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暖流和感念。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侨联首任主席,是享誉海内外的侨界领袖,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为民族的独立解放,祖国的统一富强,特别是为教育事业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先生与泉州侨乡有着令人称道的不解之缘。1874年陈嘉庚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集美区),1891年出洋创业。民国初年,家乡闽南匪患严重,民不聊生,先生积极奔走呼号,三次发动南侨救乡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为保存中华文化血脉和家乡教育精华,其所属师范、中学、商业、农林和水产航海学校纷纷迁往福建内陆的泉州安溪、南安等地。1938年,集美地区内迁中等学校合并成立福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校址设在安溪文庙。内迁的八年,学校不仅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也为泉州播下了许多文化种子。
陈嘉庚先生生前多次回到泉州探亲、考察、演讲、办学,足迹遍及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等地。泉州六中是一所侨办学校,首届董事长就是陈嘉庚先生。建校初期学校面临停办危机,先生出手相助,先后七次捐款资助学校办学。他说:“我既是你们学堂的董事长,学堂里的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一定负责协助解决。”先生兴学报国的高尚品格,至今激励着学校师生砥砺奋进。
国光中学是陈嘉庚长婿李光前于抗战之时创办的,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1950年,应李光前请托,陈嘉庚先生亲赴南安梅山实地考察,全力支持国光中学扩建。新建成的学校,成为当时泉州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中学。根据陈嘉庚先生的提议,学校还招收了大批侨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批海外人才。同一时期,受刘玉水(原陈嘉庚先生谦益公司泰国分公司负责人、抗战时期在印尼掩护陪伴陈嘉庚先生三年多)之托,陈嘉庚先生委派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兼任惠安荷山中学董事会理事长,积极支持、协助刘玉水在家乡办学。在陈嘉庚先生支持之下,荷山中学迅速发展,成为与集美中学、国光中学齐名的闽南三大侨校之一。
陈嘉庚先生是爱国主义的一面旗帜,其高尚的品德、崇高的民族气节、倾资办学的壮举,为海内外同胞、各界人士所感佩,他对祖国的深情、对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在海内外同胞中有着深深的共鸣。“嘉庚精神”对侨乡泉州影响尤其深远,许多泉籍侨领如李光前、庄希泉、刘玉水、梁披云、李尚大、李陆大、黄仲咸、施金城等等,都是陈嘉庚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嘉庚精神”的坚定实践者。泉州还有一大批学子毕业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以及陈嘉庚先生追随者创办或资助的众多各级各类侨捐学校,他们秉承“忠、公、诚、毅、闯”的“嘉庚精神”,奋斗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在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书写了精彩的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作出了重要部署。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10周年。作为新时代侨联工作者,我们应当秉承“嘉庚精神”,深挖泉州侨乡优势,更加满腔热忱地融入大局、服务发展,发挥侨联工作网络健全、对外联系渠道多、资源丰富等特色优势,进一步发动侨界力量、集合侨界资源,引导侨商回归家乡、兴办实体,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助力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满腔热忱地拓展海外联谊,围绕“根魂梦”新时代侨务工作主线,持续打好亲情牌、文化牌、世遗牌,加快推进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改建提升和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泉籍海外社团联络机制等品牌优势和作用,拓展海外传播工作,举办华裔青少年夏令营、侨见世遗泉州等活动,持续拓展朋友圈,涵养侨务资源;更加满腔热忱地为侨服务、维护侨益,热情帮助华侨农场、散居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妥善处理涉侨矛盾纠纷,发挥“侨爱联心”公益基金作用、引领侨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鼓励和引导事业有成的侨界人士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让广大侨界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满腔热忱地抓好侨联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侨联在侨界群众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强化责任担当,大胆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展现新时代侨务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来源:福建侨联(作者 温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