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学者在江门“读懂中国”
品味美丽健康之韵 碰撞美丽健康之智
当今国际形势下,一个美丽健康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对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影响?江门怎样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12月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新质生产力助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江门)会议在江门开幕,约200位来自政界、战略界、企业界、学界以及智库的中外嘉宾相聚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赤坎华侨古镇,在这里共同品味美丽健康之韵,碰撞美丽健康之智。
参会嘉宾围绕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相关理论探索成果特点和江门作为等话题展开讨论。陈俊锋 摄
推动共识 公布成果 阐释意义
在江门发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声音
围绕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相关理论探索成果特点和江门作为等话题,参会嘉宾纷纷给出看法。
当今国际形势下,一个美丽健康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都面临着环境和健康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为人类社会解决健康问题、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经验,对整个人类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这既是14亿中国人的事情,也是整个人类的事情,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作为中国著名侨乡的江门,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于洪君说,通过海外江门籍华侨华人的桥梁作用,既可以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江门、广东,乃至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可以把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等这些超前、先进的理念传递给国际社会,或者通过参与所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建设,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推动当地提高环保能力和健康水平。
当天的会议发布了“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理论体系构想”,北京市社会发展与环境健康研究会会长邹明春认为,这对国内和国际而言都具有良性和积极作用。他说,对国内而言,构想提出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都要美丽健康,这有助未来社区、乡村、城市、家庭等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去规划,全社会更加关注环境和健康问题;对国际来说,美丽健康在国与国之间至少是民间共同的方向,有了这个共同方向,可推动大家达成更多共识,减少争议。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对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影响?江门作为地级市,在其中的探索作为空间有多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姚宇表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迈向更高水平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对人民群众更高生活品质追求的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不管是对环境建设,还是对研发更多优质康养产品,都有重大推动作用”。
姚宇说,自己在工作中了解到,江门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事业中作出了不少努力,比如充分发挥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大力探索康养事业、江门药企积极参与国家医保药品集中采购招标活动并中标,这些做法,无论从促进招商引资的角度,还是从当地老百姓获得更多健康福利角度,都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积极传播 加强交流 推动合作
携手参与美丽健康湾区建设
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围绕江门如何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一起推动美丽健康中国建设,部分来自港澳和海外的嘉宾积极建言献策。
位于开平的赤坎华侨古镇,依水而兴、因侨而盛,在历史上素有“小香港”美誉,今天则成为百年古镇成功更新、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经典范例。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江门)会议在赤坎华侨古镇举办,对出生在赤坎镇、应邀前来参会的美国华盛顿州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方伟侠而言,别有一番感受。他说,江门是侨乡,华侨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各项建设,其中也包括美丽江门健康江门建设,自己这次回来参会,进一步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在赤坎镇出生,这里很早以前就很繁荣,时隔60年后看到它又重新繁华起来,我很高兴,回去也会做更多传播推广工作”。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肩负着建设美丽湾区健康湾区的战略任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尤其是港澳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美丽与健康建设?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认为,江门与香港关系密切,伴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开通和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开通,两地空间距离越来越近,更多的香港同胞会来到江门就业、创业、生活、养老,两地合作推进美丽健康事业大有可为。“当前社会对环境保护、健康医疗都特别重视,养老、养生、绿色经济等事业前景很好,未来两地完全可以在医疗健康产业、科创、绿色产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谭耀宗说。
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青年群体是重要力量。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表示,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平台作用,积极帮助青年人在创业、人生路上健康美丽成长。
“交通的便利是港澳青年对祖国发展的第一印象,但大湾区的融合,不仅在基建融合上,还在人心融合上。”吴学明说,接下来将继续组织更多港澳青年到内地参访交流,让他们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蓬勃发展和大好机遇,促进他们在内地落地生根,鼓励他们把智慧与新质生产力更好结合起来,助力美丽健康中国建设。
(文/张茂盛 蔡昭璐)
瑙鲁媒体团走进江门
体验侨乡文化 感受侨乡魅力
瑙鲁媒体团在开平市塘口镇参观了碉楼群,近距离感受到侨乡文化。
12月1日,由瑙鲁媒体部常秘凯琳·德卡卢布带领的瑙鲁媒体团走进江门,体验侨乡文化。该媒体团先后走进开平市塘口镇、赤坎华侨古镇,深入了解我市乡村振兴、历史人文、青年创业等情况,沉浸式感受侨乡魅力。
在开平市塘口镇,媒体团首先参观了自力村碉楼群,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让他们流连忘返。深入了解碉楼历史后,2022年瑙鲁小姐亚历山德拉·皮彻竖起大拇指:“中国不仅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还是一个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的国家。在江门,我收获了很大的惊喜,碉楼在饱经岁月的洗礼后依旧精美,通过碉楼,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侨乡文化。”亚历山德拉·皮彻说。
在开平市文旅创业孵化基地,媒体团仔细了解青年创业故事、基地的运营模式,他们表示这里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更多创意与梦想将在这里诞生。
赤坎华侨古镇拥有600多座中西合璧的百年骑楼,一砖一瓦沉淀着370多年的侨文化与侨历史。当天下午,媒体团来到这里参观。
“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没想到在江门能够看到保存如此好的历史建筑,我通过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感受到华侨文化。中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还能做到保护好传统文化,我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瑙鲁周报》创意经理多米尼克·阿皮表示,将通过线上媒体向读者讲述本次中国之行的点滴,让家乡人民更多了解中国。
“我们会把在中国看到的一切,包括文化、工业和科技等,带回给瑙鲁人民看,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以及中国的发达和先进。”凯琳·德卡卢布表示。(文/图 张浩洋 梁诗雅)
梁启超“君子”演讲110周年学术交流活动在江门举行
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陪同清华大学一行参观调研梁启超故居
11月30日,由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校友总会、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梁启超“君子”演讲110周年学术交流活动在江门梁启超故居举行。梁启超家族后人,清华大学文史专家和学者、校友代表等参加活动。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参加相关活动。
当天,陈岸明陪同清华大学一行详细调研考察了梁启超故居,参观了梁启超生平展、启超家风家教展。清华大学一行认为,江门市在传承弘扬启超文化方面,理念新、措施实、成效好,特别是将周边环境打造与保护修缮结合起来效果很好。精心打造的启超纪念馆展览政治站位高、角度新,心怀国之大者,时代特色鲜明,突出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突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精神,对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凝心聚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奋斗具有重要作用。
江门是启超故里、中国侨都。近年来,江门高度重视研究、弘扬与发展启超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市委主要领导谋划推动下,在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以全新理念举办了一系列梁启超先生专题展、主题活动,在北京、江门等地举办系列主题活动,与清华大学校地合作开展启超故居保护管理、启超文化内涵的研究阐释等工作,进一步擦亮“启超故里”城市名片。
受陈岸明委托,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在交流活动致辞中表示,此际举办“君子”演讲学术研讨活动,阐扬君子文化精神,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双创”)的具体行动。期待与清华大学继续深化校地合作,以研究和弘扬启超文化为主题,推出更多文化“双创”成果,以侨乡江门为平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发表“君子”演讲,对清华学子寄予殷殷厚望。交流活动上,专家学者与清华校友代表围绕梁启超的“君子”演讲展开了深入探讨,从梁启超的“君子”名篇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内在联系,到“君子”思想对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启发,深入解读了启超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展现了江门与清华大学在启超文化研究与阐释领域合作的新进展。
交流会上,清华大学档案馆、校史馆还向江门梁启超故居、大湾区各地校友会赠送“君子”讲演《清华周刊》复制件。(文/黎禹君)
功能全 侨味浓
黄茅海服务区即将启用
在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建设者回归暨媒体开放日活动上,大家参观正在内部装修的黄茅海服务区。 周华东 摄
记者近日从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获悉,设立于江门一侧、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唯一的服务区——黄茅海服务区已进入内部装修收尾阶段,计划与黄茅海跨海通道同一时间启动营运。
“黄茅海服务区以‘碉楼新韵 扬帆起航’为设计主题,融入侨乡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打造侨乡文化特色服务区。”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术部主管张歌表示,服务区总建筑面积9892平方米,功能全,侨味浓,设有加油站、充电车位,南区、北区提供265个停车位。整体招商工作已全面完成,在服务区内部打造侨乡文化长廊,并特别设置农产品专柜,累计签约50余种江门农特产品集中展销,以文化“搭台”特产“唱戏”的方式助力“百千万工程”跑起来。(毕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