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记者从外汇交易中心获悉,8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148,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135个基点,再创2016年10月17日以来新高。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元指数的大幅回落,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从年初的103.3下降到今年7月末的93.3,汇率贬值幅度达到了9.6%,全球几乎所有货币的汇率对美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值。
具体来看,黄志龙认为,美元的贬值存两方面因素:首先是美国国内经济复苏不如预期那么强劲,特别是通胀率的上升乏力;其次是决定美元指数的主导外部因素是欧元的走势,今年以来欧洲经济超预期稳步复苏,同时欧洲的政治局势稳定,法国大选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今年也没有去年英国脱欧等事件发生,相反美国各项改革进程受阻。这些因素都会加剧美元疲软。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除了美元疲软之外,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内需和外贸情况均见改善,同时,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出现回稳向好的现象。
另外,鄂志寰认为,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监管协调和防范风险的力度,市场对中央解决“牛栏关猫”、监管套利等老大难问题信心增强。
“从长期看,随着强监管、去杠杆等遏制‘灰犀牛’的措施陆续见效,中国经济发展中积聚的金融风险将有所下降,经济健康度提升,中美利差拓阔,亦将提升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鄂志寰说。
展望未来,黄志龙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导因素还将是美元汇率的走势,一旦美元指数持续回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会持续走强,但是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将保持相对的稳定。另外,决策部门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仍然强烈,特别是加入逆周期调节因素之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可能不会像美元汇率波动那么激烈。所以,综合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继续保持稳中趋强的基本态势。
鄂志寰认为,短期内,美元走势、中国的货币政策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等因素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更为直接。预计美元在美联储9月会议明确缩表之前反弹不易,主因是美国的医改或面临困局,税改及基建亦不乐观,还可能出现财政悬崖的隐忧。
“中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非理性跨境资金流动受遏制,跨境资金双向流动趋于正常,外汇市场供求趋向基本平衡。由此判断,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在目前价位保持基本稳定,鉴于人民币汇率指数仍然偏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一步走强的空间将有限。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呈双向波动、大体稳定的走势。”鄂志寰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