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孜”意为高空走绳,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杂技艺术,有千年历史,汉文古籍中,有关走绳的记载,在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中,有“走索上而相逢”之语。。其所著《檐曝杂记》卷一,有这样段记述:“......,回人则立一木,高数丈者,其颠斜系长绠,属于地,回人手横一木,取其两头轻重相等,不致欹侧,则步绠,唱歌,良久始下。”这里所记“回人绳伎”的表演方式都与现代的达瓦孜完全相同。这段记载可以视为二百年前,达瓦孜进京演出的确切史料。
"达瓦孜" 的"达"在维吾尔语是"悬空"之意,"瓦孜"是指嗜好做某件事的人。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表演者手持长约6米的平衡杆,不系任何保险带,在绳索上表演前后走动、盘腿端坐、蒙上眼睛行走、脚下踩着碟子行走、飞身跳跃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技艺。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维吾尔达瓦孜在维吾尔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具有深远影响。达瓦孜是一种生长在民间、游走于民间的技艺性、群众性较强的一种杂技形式,既是体育也是艺术,这也是达瓦孜能历千年而不衰的原因。达瓦孜艺术的表演形式,是新疆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中亚、南亚文化融合的结晶,体现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由中国侨联指导,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自治区侨联共同主办的“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4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走进新疆阿迪力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探索英吉沙非遗——达瓦孜高空走绳。来自法国、加拿大、埃及、科特迪瓦、委内瑞拉、罗马尼亚、阿联酋、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30家华文媒体以及央视总台、人民政协报等4家中央涉侨媒体参加了采风活动。